[发明专利]一种双层结构的防粘连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19968.4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4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万华印;张俊辉;何婷;李伟达;朱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电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31/12 | 分类号: | A61L31/12;A61L31/06;A61L31/04;A61L31/14;D04H1/72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李肇伟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广州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结构 粘连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双层结构的防粘连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底层的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纳米纤维膜和位于表层的凝胶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防粘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纳米纤维膜的材料为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聚己内酯PCL、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聚己内酯-羟基乙酸共聚物PCGA、聚乳酸-乙二醇PELA共聚物、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聚合物材料分子量为5-20kD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防粘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膜的材料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透明质酸HA和聚乙烯醇PVA中的一种或多种;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粘度范围为300-1200mpa.s,HA的分子量为400-1000kDa,聚乙烯醇PVA的分子量为80-100kDa。
4.一种双层结构的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得到聚合物电纺溶液,然后通过静电纺丝法得到聚合物纳米纤维膜;
(2)将聚合物纳米纤维膜置于模具底部,然后将配制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透明质酸HA和聚乙烯醇PVA水溶液倒入模具内,流延均匀,在室温下自然干燥3-5h后,放入40-80℃烘箱中烘干或者冷冻干燥,得具有双层结构的防粘连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为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聚己内酯PCL、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聚己内酯-羟基乙酸共聚物PCGA、聚乳酸-乙二醇PELA共聚物、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聚合物材料分子量为5-20kDa。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氯仿、丙酮、二氯甲烷、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乙酸乙酯、甲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浓度为5%-30%(m/v)。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静电纺丝方法为多喷头电纺工艺,其电压为10-30KV;流速为1.0-15ml/h,接收距离为5-25cm;纺丝温度为20-50℃;其接收器为滚轴接收器,转轴速度为1.0-7.0m/min;其针头型号为17G、18G、19G、20G、21G、22G、23G,烘干温度为30-5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浓度为2%-5%;透明质酸HA的浓度为1%-4%;聚乙烯醇PVA的浓度为4%-7%,防粘连膜的厚度为0.04-0.4mm。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出防粘连膜后,采用辐射灭菌或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对其进行消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电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电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1996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