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升机式高楼消防桥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25567.X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1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白金;白舸;叶天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拜尔自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1/00 | 分类号: | A62B1/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升机 高楼 消防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升机式高楼消防桥,包括直升机、桥舱、电梯舱、卷扬动力系统、平台,所述直升机通过直升机吊缆与桥舱连接,桥舱、电梯舱以及卷扬动力系统之间通过电梯绳缆连接,所述卷扬动力系统安装在平台上。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桥舱用直升机吊起,在需要的高度将桥展开从桥舱架向火场,桥舱底部有四组滑轮及其导缆,直通地面平车电梯,四组导缆可吊升电梯。这样就建起了从地面经电梯到桥舱,再由桥舱经消防桥进入火场的通道。消防员可持水龙进入火场,被困人员也可经此通道逃生。无论楼多高直升机总会超过它,所以无论多高的楼,直升机式高楼消防桥都可以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楼消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升机式高楼消防桥。
背景技术
高楼消防是世界性难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台能把消防队员和消防水龙同时送到高楼任意高度火场同时把火场救出的人又能安全送回地面的消防救生设备。国外有的只是一些逃生装置。就灭火而言目前水可以喷到350米或更高楼层,但人不能同时到达;救人,有52米或更高的云梯,但人和水又不能同时跟上,更不要说500米800米的楼房了。我国目前已有的消防专利,理论上可以到达高楼的任意高度,如申请号为201110029048.1的专利文件公开的“跟进抱夹式攀爬消防救生舱”,申请号为201110029048.1的专利文件公开的“同侧导轨电液双翼消防救生舱”等等。但实际或因安全或因政策或因推广成本都未能实施。而“高楼消防桥”可以让消防队员持水龙经消防桥进入火场灭火,也可将被困人员救出经电梯送到地面。但因将桥架到高楼上的是三根支柱,可以架起百米左右的高楼消防桥,再高理论上行,实际很难实现。而利用大功率高稳定的直升机完全可以代替三根支柱,用直升机钢缆将消防桥舱吊起,将消防桥架向火场。直升机对高楼而言高度是无限的,因此多高的高楼都可以用直升机架桥。据此我们研发了直升机式高楼消防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升机式高楼消防桥,是将桥舱用直升机吊起,在需要的高度将桥展开从桥舱架向火场,桥舱底部有四组滑轮及其导缆,直通地面平台电梯,四组导缆可吊升电梯。这样就建起了从地面经电梯到桥舱,再由桥舱经消防桥进入火场的通道。消防员可持水龙进入火场,被困人员也可经此通道逃生。无论楼多高直升机总会超过它,所以无论多高的楼,直升机式高楼消防桥都可以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直升机式高楼消防桥,包括直升机、桥舱、电梯舱、卷扬动力系统、平台,所述直升机通过直升机吊缆与桥舱连接,桥舱、电梯舱以及卷扬动力系统之间通过电梯绳缆连接,所述卷扬动力系统安装在平台上。
所述卷扬动力系统包括:卷扬、导向轮,所述卷扬、N个导向轮分别固定在平台上,连接桥舱和电梯舱的N个电梯绳缆分别绕过N个导向轮缠绕在卷扬上的N组分组卷筒上。
所述卷扬包括卷扬离合器、卷扬分组卷筒、卷烟轴、卷扬分组卷筒微调装置、卷扬刹车及限速随动装置,N组卷扬分组卷筒同轴安装在卷扬轴上,卷扬轴与电机连接,在卷扬轴与电机之间安装有卷扬离合器,在卷扬轴上还安装有卷扬刹车及限速随动装置,在每一组卷扬分组卷筒上安装有卷扬分组卷筒微调装置。
所述电梯舱包括电梯舱体、电梯绳缆导孔导套、电梯舱支撑座及锁紧装置,电梯绳缆导孔导套安装在电梯舱体底部或侧壁上电梯绳缆导孔处,在电梯舱的侧壁上设置有电梯绳缆固定点,电梯绳缆的一端固定在电梯绳缆固定点处,另一端绕过桥舱滑轮后从电梯绳缆导孔向下延伸连接卷扬动力系统,电梯舱支撑座及锁紧装置固定在平台1上,电梯舱未启动时,电梯舱体固定在电梯舱支撑座及锁紧装置中。
所述桥舱包括桥舱舱体、桥头夹紧装置、消防桥、桥舱滑轮、桥舱吊缆,消防桥的固定和伸缩装置安装在桥舱舱体内,消防桥的前端固定有桥头夹紧装置,桥舱滑轮安装在桥舱舱体的底部,桥舱吊缆安装在桥舱舱体的上端与直升机吊缆连接。
一种直升机式高楼消防桥的使用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拜尔自控有限公司,未经鞍山拜尔自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55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瓷制品大损伤伞群修饰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环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