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高速铁路客运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30599.9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4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思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思雪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速铁路 客运 控制系统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结构、构造的高速铁路客运控制系统,尤其是能够满足: 在该系统下,能使同一列客车不同站点上车的乘客都能直达到各自的目的地, 是一种客车在途径各个设置站台时经过但不停靠,在客车行驶中完成上下旅客 的换乘,是一种新型高速铁路客运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铁路客运客车系统,无论在性能、速度和技术上都处在高速 发展的水平,如高速动车组,磁悬浮客车,城市轻轨等,然而现在随着更高、 更快的高速铁路的发展,几个突出矛盾呈现在高速铁路客运面前,一是现代生 活效率追求最大化与高速客运平均速度提速接近极限的矛盾。二是已经高速运 行的客车在途径各站点时需停靠,与进站减速、出站提速造成平均运行时速大 大降低、机车和铁轨等运行硬件系统的磨损巨大、运行能耗大幅度攀升等矛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高速铁路客运的上述矛盾,适应今后高度发达的社会需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高速铁路客运控制系统,该系统不仅能高速,而且还能大 大提高它的各方面效率,使客车既能保证途经设置各站点人员上下换乘,又能 保证客车高速行驶,进而使不同站点上车的每一位乘客都能直达到自己的目的 地。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系统在每个换乘站点人员 换乘前,系统按换乘数据将列车划分为行驶车和换乘车两部分组成,客车两端各 有一个机车车头,分别带领行驶车和换乘车,整列客车各个相连的车厢间有由 机车车头控制的程序分离和程序对接装置,在整趟列车车厢总数不变的情况下, 行驶车和换乘车每换乘站点所带的车厢的比例和数量由票务大数据控制中心提 供的每个换乘站点换乘旅客人数相匹配确定,并在到达每下一个换乘站点前时 间段内再次确定和告知,要求旅客在行进途中完成规则换乘,即每下一站将到 下车的旅客按时进入换乘车,不下车的乘客保持停留在行驶车,即将到站时换 乘通道关闭,客车进行行进中换乘程序,即:当该客车将进站点前,行驶车与 换乘车(A)程控分离,行驶客车继续原速匀速行驶,而换乘车(A)另行驶入指 定轨道,进行逐级减速后停靠站台,完成旅客到站下车;行驶客车匀速行驶, 经过本站点时,站台上换乘车(B)(与换乘车(A)的性能、结构、车厢数量相 同)中的旅客就绪进行程控分级加速,达到与经过站点的行驶客车同步匀速, 进行程控对接后,为下一站点换乘打开换乘通道,该客车在继续行驶过程中完 成下个站点的乘客换乘准备工作,以上过程循环运作,每个运作过程都是在一 定的时间窗口和一定的运行距离内完成的,这样完成全程的客运行程。
该发明的科学技术方案依据相对速度的原理、电磁铁吸附和排斥的原理等, 该系统运作关系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有适应该系统运行的自动化程控铁路 机车,该车与现代客车大体相同,特殊之处在于机车首尾各有一个车头,两车 头能协调程控行驶车和换乘车在所有站点确定的行驶车与换乘车各车厢数量, 机车划分出的行驶车和换乘车之间能在中控下,实现上下车乘客的安全、通畅 的换乘,在行驶车和到达换乘车(A)之间程控分离时,能实现行驶车车厢尾部 接触面与到达换乘车(A)车厢尾部接触面间的程控关仓、解锁、分离、释放同 极高压电磁排斥,使得两车相对速度为零并保持在程控间隔距离范围后,由各 自机车头运行操作;在行驶车和候车换乘车(B)之间程控对接时,能实现行驶 车车厢尾部接触面与候车换乘车(B)车厢尾部接触面间调整距离,先释放同极 高压电磁铁,使得两车排斥不得碰撞,并无限接近程控距离后两车同速行驶, 相对速度为零,然后释放异极高压电磁的程控软吸附、连接、锁死、开仓、换 乘之后,候车换乘车(B)车头停止运行由行驶车车头独立运行操作。二是适应 该系统运行的各站硬件和软件管理的站台,该站台有适应出站换乘车逐级加速、 进站换乘车减速、行驶车和换乘车程控脱离和对接的站台面积、轨道结构和程 控管理系统。即依据现有技术能设置实现出使高速匀速行驶的客车在即将进入 站台,完成行驶车与到达换乘车(A)的程控解锁与同级高压电磁分离,使两车 首尾保持程控分离距离后,使到达换乘车(A)另行进入站台程控轨道,逐级减 速后停靠站台,旅客下车;使候车换乘车(B)在站台内,从零速加速到与即将 开过来的行驶车相同的速度后匀速行驶,实现行驶车车厢尾部接触面与候车换 乘车(B)车厢尾部接触面的间隔距离在程控距离范围内,进而完成站台内两车 从电磁排斥分离到电磁吸附转换后吸附连接、锁死、打开舱门、完成换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思雪,未经张思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05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