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对称印制电路板背钻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37793.X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3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佐;王淑怡;朱拓;王群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崇达多层线路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新桥横岗下工***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对称 印制 电路板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对称印制电路板背钻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前工序;S2、外层铜箔与内层芯板压合,外层钻通孔并进行外层沉铜,金属化通孔;S3、全板电镀、制作外层线路图形,并进行图形电镀;S4、对通孔进行第一次背钻;S5、外层蚀刻后进行丝印阻焊;S6、成型;S7、对所述通孔进行第二次背钻;S8、后处理。通过进行两次背钻,第一次背钻至目标深度的上一层,不钻过目标层;第二次背钻在将大片电路板半成品切割为小片电路板单元后进行,切割后电路板对的板曲值减小,背钻进度能更好进行控制,有效解决了板厚≥4mm的压合不对称结构印制电路板背钻深度难以精确控制的问题,避免了因背钻过深造成电路板报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制电路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厚度较大、结构不对称的印制电路板背钻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产业的不断推进,数字信号的传输速度越来越快,频率越来越高,以及大功率功放器的持续投入运用,传统的印制电路板(PCB)已经逐渐无法满足这些高频电路的需要,业内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对于信号的完整性传输要求,并且已经证明了电镀通孔内无用铜对信号的传输有着重要影响;如,某些通孔的端部无连接,将导致信号的折回、减轻共振,造成信号传输的反射、散射、延迟等,最终导致信号失真,所以需要对镀通孔进行进一步加工,即逐渐发展起来的背钻技术,背钻的作用是钻掉没有起到任何连接或传输作用的通孔段中的铜,避免造成信号的反射、散射或延迟,解决信号失真的问题。
目前,常规背钻工艺流程为:前工序、沉铜板电、外层图形、图形电镀、背钻、外层蚀刻、外层AOI、阻焊、表面处理、成型和后工序,但是对于厚度较大(≥4.0mm)的电路板,其厚度高且拼板尺寸较大,在压合过程中容易因内层芯板铜厚不一致、压合板铜厚层次不对称,导致电路板板面向铜厚度大的一面弯翘,形成不对称结构的电路板,对于不对称结构的电路板,在背钻制作过程中,由于板中间凸起而高于板边,导致出现板边的背钻深度符合要求而板中间背钻过深的问题,造成电路板报废。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背钻工艺不适用于厚度较大的不对称结构电路板,易出现板边背钻深度满足要求但板中间背钻过深的问题,造成印制电路板的报废,从而提出一种不对称印制电路板背钻的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对称印制电路板背钻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前工序;
S2、外层铜箔与内层芯板压合,外层钻通孔并进行外层沉铜,金属化所述通孔;
S3、全板电镀、制作外层线路图形,并进行图形电镀;
S4、对所述通孔进行第一次背钻,背钻深度控制在预定背钻深度的上一层;
S5、外层蚀刻后进行丝印阻焊;
S6、成型,将步骤S5得到的印制电路板半成品按照要求切割为单片印制电路板单元;
S7、对所述通孔进行第二次背钻,背钻至预定背钻深度;
S8、后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金属化所述钻孔后,背光测试至少为9.5级。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4中第一次背钻采用的钻头直径比所述通孔孔径大30-50um,所述步骤S7中第二次背钻采用的钻头直径比第一次背钻的钻头直径大30-50um。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中,全板电镀后所述通孔内铜层厚度为7-12μm。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5中,丝印阻焊油墨后,采用曝光尺控制在9-13格进行曝光。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次背钻和所述第二次背钻钻取方向为由上至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崇达多层线路板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崇达多层线路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77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产品外壳及其表面处理工艺
- 下一篇:布线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