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支架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37878.8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3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周道宾;李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明华汽车零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王玉芝;陈英俊 |
地址: | 40228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支架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发动机的发动机支架总成。
背景技术
发动机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车身上。现有的发动机支架相对结构固定,不能根据需要调整支架相对发动机的紧固程度,使得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产生振动对支架造成刚性冲击,使支架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支架总成,能够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可调节的支撑结构,方便根据发动机位置调整两侧距离,实现发动机的有效固定。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发动机支架总成,包括底座及2个分别设置在底座两端上方的支撑架,2个所述的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为对称设置的2个,2个所述的支撑板相向的面为能够贴合在发动机两个侧壁上的弧形面,在2个所述的支撑架上分别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的螺纹通孔为沿所述的支撑架宽度方向设置的至少2个,在所述的螺纹通孔内分别设置有定位螺栓,所述的定位螺栓贯穿所述的螺纹通孔且其一端贴合在所述的支撑板与所述的支撑架相向的端面上,在2个所述的支撑板的弧形面上分别设置有缓冲垫层。
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在所述的支撑板下端面与所述的底座上端面之间设置有支撑块。
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的支撑板下端面为楔形面,所述的支撑块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的支撑板相贴合的斜面。
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的螺纹通孔为沿所述的支撑架高度方向设置的2排,所述的定位螺栓螺纹连接在位于上方的螺纹通孔内,在位于下方的一排螺纹通孔内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的紧固螺栓贯穿所述的支撑架,且所述的紧固螺栓一端贴合在所述的支撑块与所述的支撑架相向的端面上。
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在所述的支撑块和所述的支撑板与所述的支撑架相向的面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的紧固螺栓和所述的定位螺栓远离所述的支撑架一端分别嵌入在位置相对应的定位槽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采用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板结构,将发动机安装在两个支撑板结构之间,使支撑板的弧形面贴合在发动机侧壁上,即可实现发动机的固定;
(2)本发明通过在支撑板与发动机相接触的面上设置缓冲垫层,能对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支架损坏;
(3)本发明通过采用定位螺栓结构,能够在需要时通过定位螺栓顶推支撑板结构,调整支撑板与发动机侧壁之间的相对作用力大小,使支撑板相对紧固在发动机外壁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底座,102.支撑架,103.支撑板,103.定位螺栓,105.缓冲垫层,106.支撑块,107.紧固螺栓,108.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发动机支架总成,包括底座101及2个分别设置在底座101两端上方的支撑架102,2个所述的支撑架102之间设置有支撑板103,所述的支撑板103为对称设置的2个,2个所述的支撑板103相向的面为能够贴合在发动机两个侧壁上的弧形面,在2个所述的支撑架102上分别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的螺纹通孔为沿所述的支撑架102宽度方向设置的至少2个,在所述的螺纹通孔内分别设置有定位螺栓104,所述的定位螺栓104贯穿所述的螺纹通孔且其一端贴合在所述的支撑板103与所述的支撑架102相向的端面上,在2个所述的支撑板103的弧形面上分别设置有缓冲垫层105。
将发动机安装在两个相向设置的支撑板的弧形面之间,使两个支撑板的弧形面贴合在发动机的侧壁上。在需要调整支撑板与发动机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通过旋定位螺栓,推动支撑板相对移动,实现将支撑板紧固在发动机外壁上。
实施例2:
为了避免支撑板与发动机侧壁相互贴合之后其下方脱离底座,本实施例中,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优选地,在所述的支撑板103下端面与所述的底座101上端面之间设置有支撑块106。
通过设置支撑块,能够使支撑板不会相对底座的上端面形成空隙,从而能够使支撑板能够更加稳固,并且在发动机运行产生振动时,不容易出现相对移位,能够使结构更加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明华汽车零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明华汽车零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78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