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车蓄电池通风冷却结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42475.2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1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姚金梅;陈传彬;卓文俊;黎焕先;张海霞;唐剑东;李柯;彭自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1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邓瑞 |
地址: | 64130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车 蓄电池 通风 冷却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车蓄电池通风冷却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混合动力机车的蓄电池一般是安装在蓄电池室内的,由于蓄电池工作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当蓄电池室内的温度过高时,会影响蓄电池的寿命以及工作状态。因此,需要设计对蓄电池冷却的结构,现有技术的蓄电池冷却结构复杂,冷却效果不理想,而且只有冷却的效果,无法进行保温,因为过度的冷却会导致蓄电池室内温度过低,也是不利于蓄电池正常工作的。另一方面,现有蓄电池室的结构不利于蓄电池的日常检修。
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为了该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机车蓄电池通风冷却结构及方法,能完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机车蓄电池通风冷却结构,包括蓄电池室和电器室,蓄电池室与电器室通过间壁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室和电器室顶部有二层顶,且两个二层顶之间设置百叶窗,蓄电池室两侧的侧墙安装百叶窗,电器室内安装与电器室顶部二层顶相通的集气箱,在集气箱底部安装牵引电机通风机。
进一步,所述蓄电池室两侧的百叶窗内侧安装有过滤网。
进一步,所述蓄电池室内安装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电器室顶部二层顶两侧安装百叶窗。
进一步,所述蓄电池室的侧墙包括上弦梁、下弦梁、立柱、安装梁和十字支撑,所述上弦梁、安装梁和下弦梁从上至下依次平行设置,在上、下弦梁之间竖直连接立柱,从而构成若干矩形框,在矩形框内沿对角可拆卸式安装十字支撑,且在每个矩形框内十字支撑外侧安装百叶窗,内侧安装过滤网。
进一步,所述矩形框四角内侧固设带螺纹孔的安装座,通过螺栓依次穿过十字支撑和矩形框与安装座配合。
一种机车蓄电池通风冷却方法,利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通风冷却结构,通过温度传感器感应蓄电池室内的温度,当蓄电池需要冷却时,关闭电器室顶部二层顶两侧的百叶窗,蓄电池室两侧的百叶窗和两个二层顶之间的百叶窗打开,牵引电机通风机工作,外部空气从蓄电池室两侧经百叶窗和过滤网进入蓄电池室内对蓄电池进行冷却,空气继续上升进入二层顶通过二层顶之间的百叶窗进入电器室并被吸入集气箱,最后从牵引电机通风机出口排出,用于其他部件的冷却;当蓄电池需要保温时,蓄电池室两侧的百叶窗以及两个二层顶之间的百叶窗关闭,电器室顶部二层顶两侧的百叶窗打开,牵引电机通风机工作,外部空气从电器室顶部二层顶两侧的百叶窗进入,并被吸入集气箱,最后从牵引电机通风机出口排出,用于其他部件的冷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仅可以对蓄电池进行冷却,还可以对蓄电池进行保温;
2.蓄电池室两侧墙设计为矩形框架结构,并可拆卸式安装十字支撑,既保证了侧墙的强度和刚度,也能满足机车的模态要求;
3.十字支撑安拆方便,有利于对蓄电池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蓄电池室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6是蓄电池室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且未安装百叶窗和过滤网;
图7是图6中D-D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K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7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蓄电池室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安装有百叶窗和过滤网;
图11是图10中L-L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12所示,一种机车蓄电池通风冷却结构,包括蓄电池室1和电器室2,蓄电池室1与电器室2通过间壁3隔开,所述蓄电池室1和电器室2顶部有二层顶4,且两个二层顶4之间设置百叶窗5,蓄电池室1两侧的侧墙8安装百叶窗5。所述电器室2顶部二层顶4两侧安装百叶窗5,电器室2内安装与电器室2顶部二层顶4相通的集气箱6,在集气箱6底部安装牵引电机通风机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24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力电缆
- 下一篇:使用漫射面来减少光斑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