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升机旋翼双线摆吸振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42653.1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0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龙;赵军;李满福;王丁伟;张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27/32 | 分类号: | B64C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升机 双线 摆吸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升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升机旋翼双线摆吸振器。
背景技术
旋翼作为直升机的三大动部件之一,在其高速旋转过程中,容易与机体固有频率耦合导致直升机产生振动。在设计和研制之初就对全机的振动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总体构型设计采用主减刚性连接的形式,可能引起机身的振动水平偏高。目前应用在直升机的减振技术包括机体动力吸振器、振动主动控制、旋翼动力吸振。旋翼动力吸振技术尚未应用在国产直升机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升机旋翼双线摆吸振器,以解决或至少减轻技术背景中所述的直升机所存在的振动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直升机旋翼双线摆吸振器,用于与旋翼桨毂连接,包含中央支座、配重块及连接组件,其中,所述中央支座设置有中心部和支臂,所述中心部与旋翼桨毂固定连接,所述支臂与所述中心部一体成型,且支臂上设置有第一双曲线孔;所述配重块上设置有第二双曲线孔;所述中央支座与所述配重块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且配重块能够绕所述连接组件沿所述第一双曲线孔或第二双曲线摆动。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含连接螺栓、衬套、锥形片及螺母,所述衬套设置有3个,锥形片设置有两个,所述衬套及锥形片套设在所述螺栓上,并通过所述螺母固定,每个所述锥形片的两侧均设置有衬套。
优选地,所述锥形片为圆形结构,其中心设置有通孔,两侧面对称设置,所述锥形片的厚度从中心至锥形片的边缘均匀递减。
优选地,所述中心部为环形结构,且一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端盖在所述通孔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支臂设置有5个,支臂沿中心部的外圆周均布设置。
优选地,所述支臂上设置有减重孔。
优选地,所述配重块包含一个底板和两个侧板,所述两个侧板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且侧板与底板垂直,两个侧板相互平行,且两个侧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支臂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直升机旋翼双线摆吸振器进一步包含调整片,所述调整片固定在所述配重块上。
优选地,所述中央支座的支臂上进一步包含第一双曲线衬套,第一双曲线衬套的中心设置有双曲线孔,外部为圆柱形,支臂上设置有支臂通孔,所述第一双曲线衬套安装在所述支臂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配重块上设置有第二双曲线衬套,所述第二双曲线衬套的中心设置有双曲线孔,外部为圆柱形,所述配重块上设置有配重块通孔,所述第二双曲线衬套安装在所述配重块通孔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中央支座的支臂上设置有第一双曲线孔,配重块上设置有第二双曲线孔,中央支座与配重块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且配重块能够绕连接组件沿所述第一双曲线孔或第二双曲线摆动。本吸振器的固有频率与旋翼转速成正比,在旋翼转速变化时仍能保持设定的最大频率比,因而能随旋翼转速而调谐,对不同的旋翼转速都有效,结构简单、吸振效果好。
本发明的中央支座的支臂上设置有第一双曲线衬套,当第一双曲线衬套中心的双曲线孔磨损后,可以仅更换第一双曲线衬套,更换方便,使用成本低。
本发明的配重块上设置有第二双曲线衬套,当第二双曲线衬套中心的双曲线孔磨损后,可以仅更换第二双曲线衬套,更换方便,使用成本低。
本发明的配重块上设置有调整片,通过改变调整片的重量,可以对配重块的重量进行微调,使吸振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本发明的中央支座的支臂上设置有减重孔,可以减轻整个吸振器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直升机旋翼双线摆吸振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直升机旋翼双线摆吸振器的中央支座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直升机旋翼双线摆吸振器的配重块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直升机旋翼双线摆吸振器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直升机旋翼双线摆吸振器的中央支座与配重块的连接放大图。
其中,1-中央支座,2-配重块,3-连接组件,4-调整片,11-连接部,12-支臂,121-第一双曲线孔,122-第一双曲线衬套,123-减重孔,21-第二双曲线孔,22-第二双曲线衬套,31-螺栓,32-衬套,33-锥形片,34-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26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材打包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实现伸缩折叠的六轴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