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轧制控制装置和轧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50707.9 | 申请日: | 2015-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8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服部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21B37/16 | 分类号: | B21B37/16;B21B37/48;B21B37/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2 | 代理人: | 龙淳,龙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制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制控制装置和轧制控制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多个操作端和具有反馈的轧机的操作端和反馈的选择。
背景技术
在被轧制材的放出和卷取使用张力卷筒的轧机中,通过扭矩一定控制(电流一定控制)使张力卷筒动作。作为将张力卷筒进行扭矩一定控制的情况下的问题点可举出:如果轧机入侧、出侧的张力发生变动,则为抑制该变动而产生张力卷筒速度变动,轧机入侧板速度发生变化,因此产生出侧板厚变动。作为该对策,在以张力卷筒速度为操作端的张力控制中进行的是,使张力卷筒以速度一定控制进行动作,抑制出侧板厚变动,因此容许一定范围的张力变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串列轧机中进行的是,在因作业状态而轧机的影响系数大幅变化的情况下,适时变更相对于控制状态量的控制操作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串列轧机中,通常进行的是以后段机座压下为控制操作端的机座间张力控制、以前段机座速度为控制操作端的出侧板厚控制。与之相对,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发明中,通过根据轧制状态进行以后段机座压下为控制操作端的出侧板厚控制、以前段机座速度为控制操作端的张力控制,可以最大限地得到板厚控制和张力控制的效果。
使放出侧张力卷筒和卷取侧张力卷筒以扭矩一定控制(电流一定控制)进行动作成为轧机产生出侧板厚变动的轧机入侧速度和轧机出侧速度的变动要因。这是因为,在进行了扭矩一定控制的情况下,为使张力卷筒的扭矩为一定而张力卷筒速度根据张力卷筒的惯性进行变化。其结果,根据质量流量常数定律(マスフロー一定則)而产生出侧板厚变动。
对于由轧机生产的被轧制材而言,最重要的是轧机的出侧板厚精度,轧机入侧和出侧的张力对于作业的稳定性至为重要,但如果为维持产品板厚,即使稍微变动,在轧制作业上也没有问题。在基于该考虑而公开于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相对于从预先设定的范围的设定张力值的偏差,以使张力卷筒速度一定为优先,通过不修正所述张力偏差来抑制张力卷筒速度变动,使张力卷筒以速度一定控制进行动作。
该情况下,只要张力偏差收敛于预先设定的范围内即可,但根据轧制状态或母材条件,产生超出预先设定的范围的情况。该情况下由于张力卷筒速度会发生变更,所以轧机入侧速度发生变化,出侧板厚变动产生。
另外,也存在因轧制状态而轧机的影响系数变化,以张力卷筒速度为操作端的张力控制、以轧机的轧辊间隙为操作端的出侧板厚控制变得不稳定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在以现状的轧辊间隙为控制操作端的出侧板厚控制、以速度一定控制使张力卷筒进行动作的情况下的张力速度控制和使张力卷筒以扭矩一定控制进行动作的情况下的张力扭矩一定控制中,难以稳定地进行控制,产生轧机出侧板厚的振动。
与之相对,提案有基于轧制作业的时刻在规定的状态下进行轧辊间隙的张力控制,并且通过进行张力卷筒的速度控制进行板厚控制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06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764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16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即使在专利文献3中采用技术的情况下,在张力卷筒的惯性力矩高且控制响应差的情况下,也有时张力卷筒的速度控制会不稳定,板厚控制和张力控制的精度会变差。特别是,在替换被轧制材进行新的轧制作业的情况下,卷绕于张力卷筒的被轧制材多,惯性力矩变大,控制响应容易变差。
本发明中要解决的课题是,适当地进行在轧机的轧机的入侧或出侧使被轧制材产生张力的结构的控制和轧机的轧辊间隙的控制,抑制轧机出侧板厚的振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例如采用要求权利的范围所记载的结构。本申请包含多个解决上述课题的构成要素。列举一例,其特征在于,基于被轧制的被轧制材的板厚来控制为了进行轧机的轧制而被插入轧机的被轧制材的输送速度,并控制对被轧制材进行放卷而对轧机供给的卷筒的旋转和轧机的旋转中的任一者,由此控制被轧制材的输送速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适当进行在轧机的入侧或出侧使被轧制材产生张力的结构的控制和轧机的轧辊间隙的控制,能够抑制轧机出侧板厚的振动。此外,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和效果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轧机和轧制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07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