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51566.2 | 申请日: | 2015-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4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D·德林;T·黑格杜施;T·沃尔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时捷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8 | 分类号: | B60K11/0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侯鸣慧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结构 | ||
1.车身结构(10),该车身结构具有在车牌架(12)下方和/或在保险杠 横梁(13)下方延伸的、车头侧的、用于发动机舱的一个限界壁(14),和 嵌入到该限界壁(14)中、围绕一条水平旋转轴线可枢转的一个冷却空气 翻板(15),其中该冷却空气翻板(15)的一个前壁(17)在一个第一终止 位置中至少部分地关闭在该限界壁(14)中的一个冷却空气开口(16)并 在一个第二终止位置中开放在该限界壁(14)中的该冷却空气开口(16), 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空气翻板(15)具有邻接该前壁(17)的多个侧壁(34), 这些侧壁与该前壁(17)一起形成一个井状的冷却空气翻板(15)。
2.车身结构(10),该车身结构具有在车牌架(12)下方和/或在保险杠 横梁(13)下方延伸的、车头侧的、用于发动机舱的一个限界壁(14),和 嵌入到该限界壁(14)中、围绕一条水平旋转轴线可枢转的一个冷却空气 翻板(15),其中该冷却空气翻板(15)的一个前壁(17)在一个第一终止 位置中至少部分地关闭在该限界壁(14)中的一个冷却空气开口(16)并 在一个第二终止位置中开放在该限界壁中的该冷却空气开口(16),其特征 在于,该限界壁(14)平行于该机动车辆的一个前部的倾斜角延伸,该冷 却空气翻板的前壁(17)在该第一终止位置中相对于该限界壁齐平地延伸, 并且该冷却空气翻板的前壁(17)在该第二终止位置中向道路的向下方向 偏转、作为车头导流板起作用并减小前桥浮升力。
3.车身结构(10),该车身结构具有在车牌架(12)下方和/或在保险杠 横梁(13)下方延伸的、车头侧的、用于发动机舱的一个限界壁(14),和 嵌入到该限界壁(14)中的一个可枢转的冷却空气翻板(15),其中该冷却 空气翻板(15)的一个前壁(17)在一个第一终止位置中至少部分地关闭 在该限界壁(14)中的一个冷却空气开口(16)并在一个第二终止位置中 开放在该限界壁(14)中的该冷却空气开口(16),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空 气翻板(15)的前壁(17)以如下方式安装在该冷却空气翻板(15)的一 个框架(18)中,该框架将该冷却空气开口(16)限制在该限界壁(14) 中:使得该前壁(17)的一个后部区段(21)通过活节(22)接合在该框 架(18)的一个后部区段(23)处并能够相对于该框架的后部区段围绕一 条第一水平旋转轴线枢转,并且该前壁(17)的一个前部区段(24)通过 一个活节连杆(25)接合在该框架(18)的一个前部区段(26)处并能够 相对于该框架的前部区段移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活节连杆(25) 的冷却空气翻板侧的第一转向杆(28)通过一个第一横向转向杆(30)耦 合并且能够围绕一条第二水平旋转轴线相对于该前壁(17)枢转,该活节 连杆(25)的框架侧的第二转向杆(29)通过一个第二横向转向杆(31) 耦合并且能够围绕一个第三水平旋转轴线相对于该框架(18)枢转,并且 其中该活节连杆(25)的第一转向杆(28)和该活节连杆(25)的第二转 向杆(30)在由这些横向转向杆(30,31)使用的末端处在形成一条第四 水平旋转轴线的情况下彼此铰接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活节连杆(25) 的该第一和第二转向杆(28,20)在该第二终止位置中将该冷却空气开口 (16)划分为多个子开口(16a,16b,16c,16d,16e,16f)。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之一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该冷却 空气翻板(15)的框架(18)处形成一个挡块(35),在该第一终止位置中 该前壁(17)贴靠该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空 气翻板(15)的前壁(17)能够围绕一个角度从该第一终止位置枢转到该 第二终止位置中,该角度小于该机动车辆的前部的倾斜角。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空 气翻板(15)的宽度是该冷却空气翻板(15)的高度的至少两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时捷股份公司,未经保时捷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156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