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环境敏感区遥感识别方法及系统和岸边带建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72731.2 | 申请日: | 2015-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9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东;张立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环境 敏感 遥感 识别 方法 系统 岸边 建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环境敏感区遥感识别方法及系统和岸边带建设方法,该水环境敏感区遥感识别方法包括:建立非点源污染敏感区识别模型和陆地生态安全监测模型;获取待监测区域的卫星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根据所述卫星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建立地表饮用水源集水区水环境数据库;根据所述非点源污染敏感区识别模型、陆地生态安全监测模型和所述水环境数据库对所述待监测区域的水环境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所述数值模拟的结果确定所述待监测区域中的水环境敏感区。本发明综合考虑水体和陆地因素,提高了水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水环境敏感区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并根据水环境敏感区的识别结果进行岸边带的建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与遥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环境敏感区遥感识别方法及系统和岸边带建设方法。
背景技术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下垫面是指地球表面,包括海洋、陆地、陆地上的高原、山地、平原、森林、草原以及城市等。下垫面各部分温度、水分以及表面形状等参数均有较大差异,从而下垫面具有非均一性。
现有的饮用水环境监测的方法中,主要采用定期定点水体采样分析,或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直接获取水体中叶绿素、黄色物质、悬浮物等含量,或者通过估算TP、TN、COD等化学指标或元素进入水体量进行监测或预警,因此缺乏综合考虑水体和陆地两方面因素的相关模型和方法;岸边缓冲带作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既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又能有效维持陆地生态安全。目前水环境监测的方法中,多单纯考虑水质变化而忽视陆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也缺乏综合考虑岸边带对水质改善和生态安全维持的模拟分析,以致很难综合有效的对饮用水源地集水区监测与评估,很难为水环境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现有的水环境监测方法由于缺乏多时相定量的空间数据支持,很难探明复杂流域下垫面生态环境过程的复杂性,以致大多数监测指标由于缺乏过程-机理分析,停留在定性分析上,缺乏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水环境监测方法单纯考虑水质变化而忽视陆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造成的水环境监测结果不准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水环境敏感区遥感识别方法,该水环境敏感区遥感识别方法包括:
建立非点源污染敏感区识别模型和陆地生态安全监测模型;
获取待监测区域的卫星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根据所述卫星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建立地表饮用水源集水区水环境数据库;
根据所述非点源污染敏感区识别模型、陆地生态安全监测模型和所述水环境数据库对所述待监测区域的水环境进行数值模拟;
根据所述数值模拟的结果确定所述待监测区域中的水环境敏感区。
可选地,所述建立非点源污染敏感区识别模型,包括:
利用非点源污染估算模型获取所述待监测区域的各类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总量,计算各类污染物的污染负荷变化速率,建立非点源污染敏感区识别模型。
可选地,所述建立陆地生态安全监测模型,包括:
建立陆地生态安全监测的指标体系,分别从生态系统的压力、生态系统的状态和人类响应三个方面建立对应的指标层;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述指标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因子;
建立陆地生态安全监测模型;
其中,所述生态系统的压力指标层包括干扰强度和干扰强度变化速率;所述生态系统的状态指标层包括活力、破碎度指数、综合弹性、水土保持指数、岸边缓冲带污染控制指数;所述人类响应指标层包括保护指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确定待监测区域的水环境敏感区,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27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共服务系统
- 下一篇:含沥青组合物的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