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纳米粒子探针比色法检测久效磷残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73169.5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4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飞;关桦楠;刘宁;陈宁;王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7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纳米粒子 久效磷 金纳米粒子探针 乙酰胆碱酯酶 检测 残留 比色法 比色 等离子共振吸收 紫外吸收光谱 催化底物 光学性质 快速检测 粒子溶胶 绿色环保 农药残留 水解反应 乙酰胆碱 原理构建 原料制备 农药 抗干扰 碘化硫 探针法 底物 金钠 探针 橘皮 制备 研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纳米粒子探针比色法检测久效磷残留的方法,由制备金纳米粒子、测定金钠米粒子溶胶的紫外吸收光谱、比色探针法检测久效磷的残留、抗干扰等研究步骤组成。本发明利用金纳米粒子的等离子共振吸收光学性质及久效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受到抑制而无法催化底物碘化硫代乙酰胆碱(ATChI)的水解反应,随之,底物会与金纳米粒子结合进而提高了金纳米粒子的聚集程度。农药浓度的不同,使得乙酰胆碱酯酶受抑制的程度不同,最终体系的颜色也就不同,根据此原理构建以金纳米粒子比色探针为依托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体系,本检测体系对食品中常见的物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利用橘皮为原料制备的金纳米粒子绿色环保,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纳米粒子探针比色法检测久效磷残留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农药残留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命安全。因此,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开发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农药残留中以有机磷类农药污染最为严重,基于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作用而发展的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已被广泛用于有机磷类农药的检测。但是此类方法往往存在着酶稳定性差,操作繁琐费时且成本较高的缺陷。将功能化的纳米材料引入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相关领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金纳米粒子由于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而被用作比色探针,其溶液颜色与粒径及颗粒间距有关。当颗粒间距明显小于粒径,金纳米颗粒就容易发生团聚,宏观上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紫色或蓝色,利用这一性质,在控制金纳米粒子粒径的同时,结合各种表面改性方法就可以设计出多种多样的金纳米比色探针。基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抑制原理,以农药久效磷为模型,创新性的采用金纳米粒子作为比色探针,检测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旨在构建出一套快速高效的农药残留检测新方法。
目前,随着纳米技术发展,人们更加注重为实现以最高限度利用纳米技术的优势和最低限度降低其对人类和环境破坏,追求绿色纳米科技为目标。本发明制备的金纳米粒子方法绿色环保,采用橘皮为制备原料,既是废物利用,又可降低生产成本,原料充足易获得。在离子溶液中制备纳米材料是一种常用方法,虽然部分有机溶剂作为还原剂或稳定剂在反应中被消耗,但其中仍有一些被浪费,这样就污染环境,很难达到零排放的目的。本方法采用水作为溶剂制备金纳米粒子,对环境和人类无毒无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检测的缺点,构建出一套快速高效的久效磷残留的检测新方法。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由下述步骤组成 :
(1)制备金钠米粒子
将新鲜柑橘成熟果实的外皮烘干后粉碎,过40目筛,浸泡于去离子水中,橘子皮与去离子水质量比为1:10,浸泡1-2小时,再将浸泡液于4000 rpm条件下,离心3分钟,取上清液,此上清液作为浸泡液母液。采用去离子水将浸泡液母液稀释1倍获得所需工作液,冰箱4℃条件下保存。
室温条件下,将4℃、浓度为1g/mL的氯金酸溶液置于反应皿中,伴随磁力搅拌器温和搅动100-150rpm;2 分钟后,迅速将上述工作液加入氯金酸溶液中,氯金酸溶液与工作液的体积比为3:1-6:1即观察颜色的变化,即由黄色变为紫色再变为浅酒红色,当体系颜色出现酒红色时,搅拌速度提升到300-350rpm,10 分钟后结束反应,获得金纳米粒子溶液,金纳米粒子溶液颜色为浅酒红色,置于冰箱4℃保存备用。
(2)测定金钠米粒子的紫外吸收光谱
吸取步骤(1)所制备的金纳米粒子溶液,加入到比色皿中,再加入去离子水,金纳米粒子溶液与蒸馏水体积比为1:2,混合均匀后,置于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吸光度,测得结果金纳米粒子吸收峰在520-550nm。
(3)比色探针法检测久效磷残留
底物的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商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31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甲醛检测试剂
- 下一篇:一种ITO蚀刻液中盐酸与三氯化铁含量的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