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克罗诺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76030.6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8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余向阳;冯发运;张猛;葛静;王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25/32;A01G7/06;A01C1/00;C12R1/01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杨文晰;孙忠浩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克罗诺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保藏号为CGMCC No.11032的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p.),该菌可制成XFP‑gy菌剂,用于增强农作物中残留毒死蜱的降解;相对于现有技术,该菌可效降解环境中毒死蜱残留,并长期定植于农作物根部,可增强农作物降解残留毒死蜱的活性,在不影响农作物品质的前提下,高效降解农药残留,绿色无污染;该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能力极强,培养方法简单,生长速度快,不易变异,既可以直接用于土壤和农药生产废水中毒死蜱的降解,也可以接种水稻等作物作为内生菌用于毒死蜱的农残控制,适宜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特别是一株可增强农作物中残留毒死蜱降解的克罗诺杆菌(
背景技术
毒死蜱(chlorpyrifos)是美国陶氏益农化学公司于1965年研发出来的一种高效、低毒、广谱、低残留及低抗药性的有机磷杀虫杀螨剂。有效成分的化学名称为O,O-二乙基-O- (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酯(O,O-diethyl -O-(3,5,6- trichloro -2-pyridyl,phosphorothioate)。毒死蜱在室温及酸性介质中稳定,在碱性介质中则易分解,难容于水,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由于高毒有机磷农药被禁用,毒死蜱作为有效的取代产品,在用量和使用范围上越来越大,在我国广泛应用于水稻防治稻飞虱、水稻螟虫,韭菜等防治根蛆以及叶菜类蔬菜防治蚜虫、螨类等害虫,如目前田间通常使用48%毒死蜱乳油500-800倍稀释液灌根防治韭菜根蛆;但是与其他有机磷农药相同,毒死蜱也存在残留和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性,在我国由于大量以及不合理的使用,使得毒死蜱在稻米及蔬菜中的农残超标,成为发达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对我国对人民健康产及农产品出口造成重大的影响。
由于毒死蜱在土壤、水源、大气及农作物的残留对人类及环境存在的潜在危险性,为了减少最终农药的摄入量,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对毒死蜱的消解去除方式的研究进展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已报道的消解方法大致分类可分为非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非生物降解包括物理方式、水解、光解,生化降解,这些方法只能清洗或去除农产品表面的农药残留,同时还有可能造成农产品外观及品质方面的损害;而生物降解则有植物修复降解和微生物降解,与其他方法相比,微生物降解农药残留被公认为是一种有效、安全、廉价和无二次污染的方法,生物修复技术由于具有纯生态过程的显著优越性,在环境污染尤其是土壤污染的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农药降解研究的重点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株由菊科植物小飞蓬中分离得到的,可增强农作物中残留毒死蜱降解的克罗诺杆菌株,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及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可提升韭菜对毒死蜱的降解能力,从源头上降低毒死蜱的在农产品中的残留,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株克罗诺杆菌(
所述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1032的克罗诺杆菌在增强农作物残留毒死蜱降解中的应用。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应用中,是利用XFP-gy菌剂对农作物进行灌根或浸泡处理,以接种克罗诺杆菌XFP-gy,用以增强农作物中残留毒死蜱的降解;
所述XFP-gy菌剂是这样获得的:
A)将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1032的克罗诺杆菌接种至LB培养基,30℃划线、挑单菌落培养两次后,挑取单菌落于菌种活化培养基中,30℃,150-200 rpm摇床振荡培养12-24h,获得活化菌种;
B)向装有种子培养基的发酵罐接种活化菌种,接种量为种子培养基体积的1%,25-38℃,通空气培养16-24h,得到液体种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60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