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绕组预热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80260.X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2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跃;刘启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6/28 | 分类号: | H02P6/28;H02P21/12;H02P2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吴中伟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绕组 预热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控制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机绕组预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冬天室外压缩机润滑油被冻结,解决电机无法启动问题,常常采用电加热带对压缩机进行加热的方法,来克服电机无法启动的技术问题。
但电加热带会带来产品成本的上升,因此,设计人员常常寻找不增加成本的技术方案。
专利“永磁同步电机的绕组预热及其启动方法CN201210038725.0”所采用的电机绕组预热方法,可以实现对电机加热的目的,但存在以下问题:
1)采用定位和绕组加热作为一个循环周期,经历合成磁场F1定位、加热一定时间,停止加热(延时)后再经历F2定位、加热,这必然造成电机绕组温度的降低;
2)合成磁场F1、F2以及F3两两相差120度,如果要使电机转子从当前位置逆时针转动120度,可能比从当前逆时针转动60度需要的定位目标电流大,否则,电机无法转动到指定位置,无法实现定位操作,而加热电流可能不需要那么大。如果两次定位之间不停机,其三相电流波形如图1所示,势必造成角度变换时电流的突然改变,造成IPM过电流停机问题。
3)变频器工作的载波频率没有涉及,试验发现,当载波频率较低时,预热/加热时电机噪音很大,不能满足用户体验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电机绕组预热控制方法,解决传统技术中电机绕组预热方案存在的电机绕组温度降低、IPM过电流停机和预加热时电机噪音大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绕组预热控制方法,包括:
进入预热控制时,将变频器当前载波频率切换到较高频率,完成频率切换后,首次定位时,在T0时间内,将电机定位到指定初始位置γ0,定位电流矢量静止不动维持T2时间,电机绕组通电T2时间,然后在指定时间T1内旋转定位电流矢量到指定的下一位置后停止旋转,电流矢量静止不动维持T2时间,电机绕组通电T2时间,T2时间结束后,再在指定时间T1内旋转定位电流矢量到指定的下一新位置,周而复始,直到结束预热为止,恢复变频器载波频率,完成电机绕组的预热。
进一步的,所述首次定位,是指在T0时间内,控制q轴电流命令Iq=0,而d轴电流命令Id为定位目标电流的低通滤波数值,让定位电流从0慢慢变到指定的目标电流,控制电机转子转动到指定的初始位置γ0。
进一步的,在T1时间内,旋转定位矢量从当前位置逆时针转动到到指定的下一位置,是指当前定位电流矢量与d轴之间的夹角增加指定的角度△θ增量,即θn=θn-1+△θ,θ0=γ0。
进一步的,所述γ0等于0度或者30度,视选择采用两相通电还是三相通电模式而定,△θ=60°,T0、T1、T2时间根据需要选择,T0一般为小于5秒,T1时间一般选择1秒,而T2时间一般为10秒。
进一步的,所述直到结束预热为止是指接收到预热停止指令或者预热时间结束,停止预热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进入预热控制时,将变频器当前载波频率切换到较高频率是指将变频器当前载波频率切换到16KHz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加热电流持续,解决了电机绕组温度降低的问题;同时,电机绕组定位电流和加热电流大小不变,每次角度缓慢变化60度,避免了IPM过电流停机问题;试验发现,当采用16KHz以上的变频器载频时,能够解决预热/加热电机噪音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每次120度变化三相电流波形示意图;
图2为首次定位电流示意图;
图3为每次60度变化三相绕组预热示意图;
图4为电流矢量在三坐标系下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两相绕组预热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电机绕组预热控制方法,解决传统技术中电机绕组预热方案存在的电机绕组温度降低、IPM过电流停机和预加热时电机噪音大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802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