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紫玉米中提取花青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00396.2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4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牟海津;杨敏;陈丽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62 | 分类号: | C07D311/62;C09B61/00;C09B67/54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曾庆国 |
地址: | 26600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提取 花青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色素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紫玉米中提取花青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紫色食品已成为流行的健康食品,由于紫玉米的营养价值极高,其开发利用必定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和更高的效益。提取紫玉米粒皮中的花青素,可以大大增加紫玉米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同时拓宽天然色素行业的产品市场。
花青素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水溶性色素,其不仅可以应用在食品行业,还可应用在化妆品行业、医药工业。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抑制大肠癌、抑制血糖升高和减肥等多种生理功能。
紫玉米花青素色泽鲜艳、无毒、无特殊气味,与其他同类色素相比性质较稳定。在日本及南美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己经开始利用紫玉米来生产天然花青素。但目前紫玉米花青素的提取率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提取工艺上的改进及生产技术上的创新,将会推动农产品的高值化利用和色素提取工艺的升级,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紫玉米中提取花青素的方法,从而解决现有花青素提取工艺中提取率低、生产成本高、品质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预处理:将紫玉米进行粉碎处理制成用于浸提的原料,
2)一级浸提:将步骤1)制备的原料加入50%的乙醇水溶液,用柠檬酸调节pH值为4.5-5.0,以超声辅助提取获得浸提液;
3)二级浸提:将步骤2)制备的残渣用加入50%的乙醇水溶液,用柠檬酸调节pH值为4.5-5.0,进行一次后多次浸提,获得浸提液;
4)真空浓缩:将步骤2)和步骤3)制备的浸提液在45℃条件下进行真空浓缩,得到浓缩液;
5)喷雾干燥:将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紫玉米花青素。
其中步骤2)一级浸提过程中料液比为1:8,超声功率400W,超声时间30-36min,提取温度40-45℃。
所述步骤(3)二级浸提过程中料液比为1:4,提取时间15-20min,提取温度40-45℃。
所述步骤5)喷雾干燥时加入麦芽糊精,喷雾干燥的进口温度140-150℃,出口温度80-85℃。
本发明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紫玉米花青素,减少了提取剂中乙醇用量,降低成本;减少了提取时间,提高效益;利用柠檬酸调节酸度,保护了花青素色泽。喷雾干燥时加入麦芽糊精,增加了花青素产品的稳定性且不易吸潮。本发明提供的紫玉米花青素提取工艺,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效率高,得到的花青素产品色泽鲜亮、稳定性高。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在从紫玉米中提取花青素的过程中,用柠檬酸调节提取液的pH值为4.5-5.0时可有效的且保护了花青素色泽;并且申请人对其它条件进行了改进,从而提高提取的得率及纯度。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说明。
实施例1:
(1)原料预处理:将紫玉米粒皮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均匀;
(2)一级浸提:将2.5Kg原料通过喂料机输送进提取罐,提取罐中加入20L50%的乙醇水溶液,用柠檬酸调节pH=4.5,40℃以400W超声辅助提取30min;
(3)二级浸提:将一级浸提液完全排入浓缩罐,残渣进行二次浸提,加入10L提取液,40℃搅拌提取20min;
(4)合并提取液:将二级浸提液排入浓缩罐,合并浸提液;
(5)真空浓缩:将紫玉米花青素浸提液于45℃真空浓缩,得到需要的浓缩液;
(6)溶剂回收:真空浓缩产生的乙醇蒸汽,进入冷凝器,送入溶剂罐,供重复使用;
(7)喷雾干燥:将浓缩液加入200g麦芽糊精,送入喷雾器中,调整进口温度145℃,出口温度80℃,喷雾干燥得到紫玉米花青素粉末。上述花青素粉末色泽鲜亮,呈紫红色,且稳定性好,长时间放置不褪色。
(8)检测:采用pH示差法测得花青素含量为372.5mg/100g,提取率为94.3%,得率为15.6%(喷雾干燥粉/紫玉米粉×100%)。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得花青素纯度为94.6%。
pH示差法:以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作为花青素标准,测得的总花青素含量以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含量表示。样品分别用pH1.0的盐酸-氯化钾缓冲液和pH4.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稀释,平衡后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二者的吸光度。用700nm处的吸光度作为模糊度的校正。计算公式如下:
C(mg/g)=(ΔA/εL)×MW×DF×V/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03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除尘型湿热煤气喷枪
- 下一篇:穴位真空吸附式可控温可加辅料艾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