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电经纬仪全自动防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01698.1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0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亮;吴春霞;李才阳;侯奕;严从林;张伟;鲜玉强;陈涛;叶长春;张霖;苏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中国久远高新技术装备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02 | 分类号: | G01C1/02;G05D3/1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袁辰亮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执行机构 旋转关节 伺服控制系统 光电经纬仪 防护罩 全自动防护装置 旋转曲臂 工程应用能力 控制旋转 使用环境 重量轻 曲臂 移除 经纬 紧凑 能耗 防护 | ||
本发明公开了光电经纬仪全自动防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光电经纬仪全自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罩,还包括旋转曲臂,所述旋转曲臂上设置第一旋转关节驱动执行机构和第一伺服控制系统,所述第一旋转关节驱动执行机构连接所述第一伺服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旋转曲臂旋转;所述旋转曲臂上设置第二旋转关节驱动执行机构和第二伺服控制系统,所述第二旋转关节驱动执行机构连接所述第二伺服控制系统,所述第二旋转关节驱动执行机构连接所述防护罩,用于控制所述防护罩旋转。本发明能快速地实现对光电经纬仪防护和移除,具有尺寸紧凑、重量轻、能耗少、操作方便等优点,同时能够满足车载和舰载使用环境的要求,能有效提升光电经纬仪的工程应用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经纬仪的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电经纬仪全自动防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光电经纬仪是一种能够实现二维转动和俯仰功能的光学仪器,广泛应用于车载和舰载光电探测装备中。经纬仪在工作过程中要求其周围水平方向360°和俯仰方向0~90°不能有遮挡。为了满足光电经纬仪使用要求,一方面需要将经纬仪在工作时将探测部分暴露在车箱或方舱顶部之外,另一方面还要在存储时对其进行防护。设计一套安装在车箱或方舱顶部,能够自动覆盖和移除的防护罩,就能够解决经纬仪工作和防护的要求。
光机电信息杂志第28卷第9期发表了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王志的一篇论文,上面提到了国内外一些典型的光电经纬仪的防护圆顶技术。按照工作原理大致分为:旋转式、翻盖式和推拉式等,其中翻盖式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箱盖、支撑摇臂、举升油缸、转柱、旋转限位和旋转动力等组成。其原理是先用举升油缸将箱盖举升一定高度,再用转柱及旋转动力旋转180°,再用液压举升机构将箱盖放置在地面,箱盖在运动过程中没有随动运动。
由于箱盖自身没有相对于支撑摇臂的转动,根据箱盖脱离光电经纬仪的运动轨迹,需要加大箱盖的轮廓尺寸和摇臂的长度,以避免箱盖和设备触碰;较大的旋转臂和箱盖,增加了运动负载,从而加大了对动力源的需求;由于箱盖举升后采用水平旋转地方式放置到地面,增加了箱盖运动覆盖面积,放置地面也增加了场地占用面积;对于露出箱体外部轮廓较少或者尺寸较小的光电经纬仪,往往需要将箱盖放置在箱体侧壁上,该装置则不能实现这个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电经纬仪全自动防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电经纬仪全自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罩,还包括旋转曲臂,所述旋转曲臂上设置第一旋转关节驱动执行机构和第一伺服控制系统,所述第一旋转关节驱动执行机构连接所述第一伺服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旋转曲臂旋转;所述旋转曲臂上设置第二旋转关节驱动执行机构和第二伺服控制系统,所述第二旋转关节驱动执行机构连接所述第二伺服控制系统,所述第二旋转关节驱动执行机构连接所述防护罩,用于控制所述防护罩旋转。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限位机构,用于对于旋转曲臂和防护罩进行限位。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防护罩采用3mm至5mm轻质铝合金板材焊接而成。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旋转曲臂采用中空框架结构。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伺服控制系统和第二伺服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旋转曲臂的内部。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光电经纬仪设置在箱体上,所述第一旋转关节驱动执行机构的安装位置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以下。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伺服控制系统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一减速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连接所述第一减速机;所述第二伺服控制系统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二减速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减速机。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旋转曲臂为两个。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电经纬仪全自动防护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中国久远高新技术装备公司,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中国久远高新技术装备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16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RTK接收机的摄影测量方法
- 下一篇:机车车体挠度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