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色硬质AR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08227.3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7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周群飞;饶桥兵;朱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115 | 分类号: | G02B1/115;G02B1/1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 | 代理人: | 魏娟 |
地址: | 410311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色 硬质 ar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口玻璃区域无色硬质AR及镀制无色硬质AR的方法,属于镀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设备在窗口玻璃区域一般要镀制AR膜。在光学仪器中,光学零件表面的反射,不仅影响光学零件的通光能量,而且这些反射光还会在仪器中形成杂散光,影响光学仪器的成像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在光学零件的表面镀上一定厚度的AR膜,目的是为了减小零件表面的反射光。传统AR膜一般有以下缺点:
1.传统的AR膜,只是针对特点波段起到增透作用,并没有使整个可见光区域起到增透作用。
2.传统的AR膜,加工出来产品各个波段的反射率不一致,由于人的眼睛对于各波段的颜色敏感度不一致(视见函数),往往会产生颜色变化,从而影响产品的整体性。
3.传统的AR膜抗摩擦能力、划伤能力弱,用户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划伤等,从而影响产品的美观性。
AR膜看反射光谱本身有一定起伏,即不同波长反射率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一般都是在百分之零点几的范围之内,如果反射率本身很小,这点差异就会显现得比较明显,相当于敏感度很高,但是如果反射率本身比较高,百分之零点几的差异就不明显,这点差异就会淹没在较高的反射率里面而显现不出来。反射率整体越高,反射率的波动越不容易引起颜色a*b*的大幅度变化,颜色也趋近于无色(a=0,b=0),但是光学零件在使用上越来越严苛,无论是透镜或者窗口玻璃,都希望有尽可能低的透过率损失,也就是说希望反射率尽可能低,但是当反射率足够低时,为了保证尽可能无色,无论对膜系设计或实际生产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场合的窗口玻璃,出于一定的装饰考虑,希望膜色接近于自然色(无色或者白色,ab均尽可能趋近于零),而窗口玻璃一般直接与外界接触,希望其有更高的硬度,而普通光学薄膜硬度往往难以满足使用上的严苛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窗口玻璃区域AR膜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透过率、高硬度,且颜色接近自然色的AR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简单、高效、低成本制备所述AR膜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色硬质AR膜,是由Si3N4膜层和SiO2膜层交替循环叠加构成的复合膜。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高折射率材料膜层SixNy和低折射率材料膜层SiOz交替循环叠加设计出来的AR增透膜有很宽的带宽,在可见光波段都能起到增透的效果;同时选择的Si3N4和SiO2材料镀制出来的AR膜硬度高,能抗钢丝绒摩擦和铅笔划伤;通过两种不同材料膜层的叠加设置,颠覆传统AR膜的设计方法,在保证透过率的基础上,使决定颜色的LAB值中的AB值接近零,从而使整体的颜色接近为无色。
优选的无色硬质AR膜,高折射率材料膜层和低折射率材料膜层的总层数为5~11层。膜层数目最好不少于5层,达到五层以上能满足光学指标,但膜层过多,则生产成本提高,不利于生产,所以最佳的膜层总数目在5~11层范围内。
优选的无色硬质AR膜,复合膜厚度为250nm~500nm。
优选的无色硬质AR膜,复合膜于可见光波段420~680nm单面透过率平均值大于94.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色硬质AR膜的制备方法,通过蒸发镀膜法或溅射镀膜法在基底表面反复交替镀Si3N4膜层和SiO2膜层。
优选的制备方法中,通过溅射镀膜法实现在基底表面反复交替镀Si3N4膜层和SiO2膜层。溅射镀膜法具有高效、简单的特点。
优选的制备方法中,溅射镀膜法镀Si3N4膜层的工艺参数为:真空度:5.0×10-3Pa~2.0×10-4Pa;以硅为靶材,硅靶材的溅射功率:5000~9000W;Ar的流量:50~250sccm,N2的流量:50~250sccm;自由基源的功率:2000~5000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未经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82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