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同时检测果汁饮料中四种污染菌的基因快速筛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08866.X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6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沈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6 | 分类号: | C12Q1/686;C12Q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检测 果汁 饮料 中四种 污染 基因 快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同时检测果汁饮料中污染菌的基因快速筛查方法。该方法包括果汁饮料污染菌的培养及DNA模板提取,然后通过采用高通量的多重PCR技术与高分辨率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实现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具有果汁饮料污染能力的污染菌。本发明相对于目前其他以PCR技术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能够在一次反应中集成检测4种果汁饮料污染菌,节约了检测成本,节省了检测时间,检测时间由原7~14天缩短到8h。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汁饮料中污染菌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多重PCR技术以及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涉及一种可同时检测果汁饮料中四种污染菌的基因快速筛查方法,用于几种常见果汁饮料中污染菌的基因快速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果汁是人们生活中喜爱的液体饮料之一,是以水果为原料经过物理方法如压榨、离心、萃取等得到的汁液产品。果汁饮料,尤其是纯果汁里富含身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随着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增强,果汁饮料的消费量日益增加。
果汁饮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污染一些病原微生物,在运输和储存中,暴露于非冷藏环境会加剧污染菌的增殖,从而造成异味物质和引起果汁饮料浑浊,从而引起果汁饮料变质,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如何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果汁饮料中是否存在污染菌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果汁饮料中微生物的检测方式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于培养基的传统培养法,国内外大多数果汁饮料厂采用此类方法,但检测时间长,且只能定量不能定性到种属,因此无法及时指导生产技术人员对果汁饮料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第二类是基于PCR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PCR技术从核酸、基因水平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及灵敏度,能够定性到种、属或一类目标菌,检测快速且定性能力强,因此无论对于成品果汁饮料质量的监控,或者生产过程问题的溯源排查,PCR技术的应用都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但一次反应只能检测一类微生物。
大量实验已证实,几种果汁饮料污染菌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eae、酵母菌Dekera naardenensi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可经受果汁巴氏杀菌过程而存活,从而对高温消毒处理后的果汁仍能造成危害。这几种污染菌的鉴别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这些微生物需要较长的培养孵育时间,检测过程复杂,因而有必要进行更快速的检测方法。但目前检测方法多为培养基的传统培养法,或者使用单重PCR对每个有害菌进行逐一检测,检测成本高、耗时费力,且不能一次反应得出检测结果,不利于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克服果汁饮料中几种污染菌检测技术操作繁琐,费时耗力等不足,提供一种由4对引物组成的引物体系,通过采用高通量的多重PCR技术与高分辨率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实现对果汁饮料中是否存在污染菌污染的检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针对4种污染菌对样品进行分析,若能检测出其中任一种污染菌,则说明样品中含有具有果汁饮料污染能力的污染菌。
一种果汁饮料污染菌的快速筛查方法,采用4重PCR同时扩增4种污染菌的基因,再通过毛细管电泳分离所述4重PCR扩增产物,所述4重PCR反应中应用引物SEQ ID NO.1-8。
本发明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1)、果汁饮料污染菌的培养及DNA模板提取:
将检测样品在无氧环境中26℃静置过夜富集培养;通过真空泵过滤收集细胞沉淀于滤膜上;将滤膜转移至反应试管,加入50mM EDTA 480ul再加入10mg/ml溶菌酶120ul,37℃孵育60min,13,000×g离心2min,移去上清液,之后采用试剂盒提取果汁饮料污染菌的DNA模板;
步骤(2)、多重PCR扩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88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