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RFID的车位控制器顺位冗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27565.1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9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姚旺;单玉堂;俞大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光电高斯通信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5/04 | 分类号: | B61L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1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fid 车位 控制器 顺位 冗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列车接发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基于RFID的车位控制器顺位冗余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列车接发车系统中,会需要对每节过车的车号进行采集及存储。铁道总公司为了统一管理列车的调度及车型在每一节列车的底部安装了电子标签。
如图1所示,电子标签1安装于火车车体底部, 铁路车号自动识别设备,简称车号机,安装于轨道轨枕之间,开机传感器3安装于来车方向前方钢轨的内侧,地面读出装置主机安装于路边车号识别的机房内。
当车轮传感器探测到信息载体到达预定区域时,则发出指令给车号主机;车号自动识别主机接受到指令后,则启动自己内部的微波装置,通过天线发射微波;天线开始工作,形成一个有效的阅读区4,当信息载体通过天线的辐射区域时,信息载体上的片上系统(SOC)被激活,并开始接受微波信号,判析握手指令。如果指令正确,则片上系统将ROM内存贮的数据经原载波调制后,反射回天线。天线将接受的微波信号传输给车号自动识别主机,车号自动识别主机对微波信号提取、解调、放大、整形,判别整理成车号数据。
在列车过车过程中,车位计数器需要通过车轮碾压磁钢后得到磁钢传感器发来的过车信息,通过计算磁钢发出信号的时间及列车长度来判断出每节过车列车的顺位。在原有的算法中,已经有车型判断、长轴判断、轴对称判断等3种不同的顺位判断方法。
但是在实际过车中,由于磁钢的干扰及过车速度的异常会对车位计数器对顺位的判断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异常会造成顺位的错误,从而影响列车接发系统的工作及图像的采集的工作正常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车位控制器顺位冗余的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基于RFID的车位控制器顺位冗余的方法,在车位计数器的工作中加入车号响应变量来接收车号的状态,具体执行步骤如下:
A、车号更新,车号机通过RFID识别经过的车型,并将读取到的新的车号信息传入车位计数器;
B、判断车号响应变量的数值,若此时车号响应变量为1,则表示上一节列车过车后未将顺位信息正常发出,即顺位出现错误,此时将顺位变量加1;若此时车号响应变量为0,表示上节列车过车后顺位信息已正常发出,当读取到的车号与上次读取的车号不一致时,将车号响应变量变为1,即表示有新的列车经过;
C、列车经过磁钢后,车位计数器根据磁钢信息进行顺位判断以获得顺位信息;判断车号是否发生变化,即车号响应变量是否被置为1,在车号响应变量已变为1,进行顺位判断,即在本节列车过车后顺利将顺位信息发出时,车号响应变量重置为0;若未进入判断,即此节过车未将顺位信息顺利发出,则继续保持车号响应变量为1;
D、循环进入步骤A。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车号响应变量在车位计数器启动时,默认初值为0。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的基于RFID的车位控制器顺位冗余的方法中,在车位计数器的工作中加入车号响应变量来接收车号的状态,通过对车号响应变量的变换和判断,车位计数器可以对于上一节车位的异常来对下一节过车进行补救,只要列车在RFID部分对车号的接收正常即可实现车号对顺位的冗余纠错。本发明在实施中具有硬件布施及改造简单、成本低的优点,车位计数器根据接收新车号而自动进行顺位补救,系统运行稳定,易于调试。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列车接发车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基于RFID的车位控制器顺位冗余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基于RFID的车位控制器顺位冗余的方法,在车位计数器的工作中加入车号响应变量,即图中的chehaogx来接收车号的状态,根据车位计数器串口协议的规范,车位计数器接收到车号机RFID识别的信息,该信息通过串口发来,同时会将此信息打包传入上位机以进行车号的存储。车位计数器中响应新车号的接收,车号的接收意味着下一列列车的行进及顺位的增加。
具体执行步骤如下:
A、车号更新,车号机通过RFID识别经过的车型,并将读取到的新的车号信息传入车位计数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光电高斯通信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光电高斯通信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75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