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后背门结构及汽车车身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46169.3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99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郭敬文;周云干;齐会涛;李志强;景向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10 | 分类号: | B60J5/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谭琳娜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后背门 后背门 后背门内板 门锁 加强板 门外板 固连 内板 后背 门锁安装孔 加强撑板 汽车车身 宽度方向布置 贯通设置 横向刚度 局部刚度 连接刚度 安装点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背门结构,包括后背门内板,以及固连于后背门内板一侧的后背门外板,在后背门内板及后背门外板上形成有贯通设置的门锁安装孔,在后背门内板上固连有沿后背门宽度方向布置的内板加强板,在门锁安装孔处设有门锁安装部;还包括固连于内板加强板和门锁安装部之间,并与后背门外板相连接的加强撑板。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设置有该汽车后背门结构的汽车车身。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后背门结构,通过内板加强板的设置可增加后背门的横向刚度,通过门锁安装部的设置可增加后背门门锁安装点的局部刚度,而通过加强撑板的设置可增加后背门各构件间的连接刚度,因而其可使得汽车后背门具有较好的刚度,以保证后背门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背门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设置有该汽车后背门结构的汽车车身。
背景技术
后背门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后背门造型设计越来越饱满,导致后背门钣金成型工艺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因此一些汽车生产厂家开始采用工艺复杂、造价较高的塑料材质的后背门,但这样也使得整车成本上升,从而会降低汽车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因而对于主打性价比的汽车产品,对后背门结构进行相应的改进,以制造仍沿用金属材质的钣金式后背门便成了唯一选择。不过现有的新结构的钣金式后背门普遍存在刚度较弱的问题,其不仅使得车身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也会影响后背门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汽车后背门结构,以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使汽车后背门具有较好的刚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后背门结构,包括后背门内板,以及固连于后背门内板一侧的后背门外板,在所述后背门内板及后背门外板上形成有贯通设置的门锁安装孔,在所述后背门内板上固连有沿后背门宽度方向布置的内板加强板,在所述门锁安装孔处设有门锁安装部;还包括固连于所述内板加强板和门锁安装部之间,并与后背门外板相连接的加强撑板。
进一步的,沿后背门厚度方向,所述加强撑板与内板加强板、门锁安装部及后背门外板连接点的连线呈三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撑板呈“Z”形,所述加强撑板的两端分别与内板加强板和门锁安装部相连接,所述加强撑板靠近于内板加强板的弯折部与后背门外板相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加强撑板上设有减重孔。
进一步的,沿所述内板加强板的长度方向,于内板加强板的两侧形成有内板加强板翻边。
进一步的,在所述内板加强板上设有减重孔。
进一步的,所述门锁安装部为两端开口的盒状,并于其一端开口处形成有门锁安装部翻边,所述加强撑板连接于门锁安装部翻边上。
进一步的,由具有门锁安装部翻边的开口端指向另一开口端,所述门锁安装部的截面渐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后背门结构,通过内板加强板的设置可增加后背门的横向刚度,通过门锁安装部的设置可增加后背门门锁安装点的局部刚度,而通过加强撑板的设置可增加后背门各构件间的连接刚度,因而其可使得汽车后背门具有较好的刚度,以保证后背门的使用效果。
(2)加强撑板与内板加强板、门锁安装部及后背门外板连接点的连线呈三角形,可利用三角形结构所具有的稳定性特点,提高各连接点处构件的结构刚度。
(3)加强撑板设置为“Z”形,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且可为单件一体成型,便于工艺加工。
(4)设置减重孔可保证后背门整体结构的轻量化,设置翻边可提高内板加强板的结构强度。
(5)门锁安装部为盒状,可保证门锁安装部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设置翻边则可进一步提高门锁安装部与各构件连接的连接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61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