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轧机的控制装置和连轧机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49972.2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5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鹿山昌宏;栗原繁寿;橘政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21B37/16 | 分类号: | B21B3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范胜杰,文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机 控制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连轧机的控制装置,其以具备多个轧制机架的连轧机为控制对象,把通过该轧制机架中具备的工作辊连续轧制的钢板的板厚控制成希望的值,其特征在于,具备:
中间板厚计算部,根据在上述连轧机的最末级的轧制机架的出口侧设置的板厚测量部检测的上述钢板的板厚和上述多个轧制机架各自的工作辊的圆周速度即辊速,从上述最末级的轧制机架开始向上游依次计算上述多个轧制机架各自的入口侧的板厚即中间板厚;
压下位置偏差计算部,在轧制了上述钢板时,使用在上述多个轧制机架中的各个轧制机架取得的轧制实绩值来推定上述各轧制机架中具备的工作辊的压下位置,并基于上述推定出的压下位置和通过该轧制得到的各轧制机架中的工作辊的压下位置实绩值,计算上述各轧制机架中的工作辊的压下位置偏差;
板厚偏差计算部,计算上述钢板的目标板厚与通过在上述连轧机的最末级的轧制机架的出口侧设置的板厚测量部检测的上述钢板的板厚之间的偏差;
压下位置修正量计算部,根据由上述压下位置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各压下位置偏差和由上述板厚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钢板的板厚偏差,计算在上述各轧制机架中的压下位置修正量;以及
控制指令设置部,对于接着要进行轧制的钢板,计算在上述各轧制机架中的工作辊的压下位置,通过上述压下位置修正量修正计算出的压下位置,来计算在上述各轧制机架中设定的压下位置,
上述压下位置偏差计算部在根据进行了轧制的上述钢板的轧制实绩计算该轧制中的上述工作辊的压下位置时,使用由上述中间板厚计算部计算出的中间板厚推定上述多个轧制机架各自中的工作辊的压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轧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压下位置修正量计算增益存储部,与上述钢板的钢种、目标板厚和目标板宽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地存储压下位置偏差增益和板厚偏差增益,该压下位置偏差增益是表示上述压下位置偏差的重要性的0以上1以下的常数,该板厚偏差增益是表示上述钢板的板厚偏差的重要性的0以上1以下的常数;
上述压下位置修正量计算部从压下位置修正量计算增益存储部取得与上述进行了轧制的钢板的钢种、目标板厚以及目标板宽对应的上述压下位置偏差增益和板厚偏差增益,通过把上述压下位置偏差与上述取得的压下位置偏差增益相乘得到的值和上述钢板的板厚偏差与上述取得的板厚偏差增益相乘得到的值相加,计算上述各轧制机架中的压下位置修正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轧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压下位置修正量存储部,与上述钢板的钢种、目标板厚和目标板宽相对应地对每个上述轧制机架存储了通过过去的轧制实绩计算出的上述压下位置修正量;
上述压下位置修正量计算部,根据由上述压下位置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压下位置偏差、通过上述板厚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板厚偏差、从上述压下位置修正量存储部取得的通过过去的轧制计算出的压下位置修正量,计算向上述控制指令设置部输出的压下位置修正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轧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类似度编号存储部,与上述钢板的钢种相对应地存储类似度编号,钢板的特性的类似性越大该类似度编号越为类似的值;
钢板类似度计算部,从上述类似度编号存储部取得上述进行了轧制的钢板和接着进行轧制的钢板各自的类似度编号,作为类似度计算上述取得的两个类似度编号的差;以及
分配系数计算部,基于上述计算出的类似度计算分配系数,该分配系数是0以上1以下的常数,
上述压下位置修正量计算部,根据把上述计算出的压下位置修正量和从上述压下位置修正量存储部取得的通过过去的轧制计算出的压下位置修正量按上述计算出的分配系数按比例分配并相加得到的值、以及由上述板厚偏差计算部计算出的板厚偏差,计算上述压下位置修正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轧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配系数计算部以上述类似度越小上述分配系数越大,上述类似度越大上述分配系数越小的方式计算上述分配系数。
6.一种连轧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通过多个轧制机架连续轧制钢板的连轧机进行控制的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
中间板厚计算步骤,根据在上述连轧机的最末级的轧制机架的出口侧设置的板厚测量部检测的上述钢板的板厚和上述多个轧制机架各自的工作辊的圆周速度即辊速,从上述最末级的轧制机架开始向上游依次计算上述多个轧制机架各自的入口侧的板厚即中间板厚;
压下位置偏差计算步骤,在轧制了上述钢板时,使用在上述多个轧制机架中的各个轧制机架取得的轧制实绩值来推定上述各轧制机架中的工作辊的压下位置,并基于上述推定出的各轧制机架中的压下位置和通过该轧制得到的各轧制机架中的压下位置实绩值,计算上述各轧制机架中的压下位置偏差;
板厚偏差计算步骤,计算上述钢板的目标板厚与在上述连轧机的最末级的轧制机架的出口侧测量出的上述钢板的板厚之间的偏差;
压下位置修正量计算步骤,根据通过上述压下位置偏差计算步骤计算出的上述各轧制机架中的各压下位置偏差和通过上述板厚偏差计算步骤计算出的板厚偏差,计算在上述各轧制机架中的压下位置修正量;以及
控制指令设置步骤,对于接着要进行轧制的钢板,计算在上述各轧制机架中的工作辊的压下位置,并通过上述压下位置修正量计算步骤计算出的各轧制机架中的压下位置修正量修正上述计算出的各轧制机架中的工作辊的压下位置,使用上述修正后的压下位置来计算在上述各轧制机架中设定的压下位置,
在上述压下位置偏差计算步骤中,在根据进行了轧制的上述钢板的轧制实绩计算该轧制中的上述工作辊的压下位置时,使用在上述中间板厚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中间板厚推定上述多个轧制机架各自中的工作辊的压下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997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