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车轮对探伤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67467.0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4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勇;高晓蓉;彭朝勇;赵全轲;张渝;彭建平;杨凯;赵波;胡继东;徐朝学;高春良;倪晓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主导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610073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图谱信息 探伤 波形特征 第一数据 波幅 预设 反射 超声波检测设备 跟踪控制 提取数据 系统资源 检测 分级 工作量 图谱 复查 占用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列车轮对探伤处理方法及装置,通过从列车轮对的探伤数据中提取数据图谱信息,并基于该数据图谱信息对列车轮对存在的缺陷进行分级,即当判断该数据图谱信息中不存在列车轮对反射波幅值大于第一阀值的第一数据图谱信息时,确定该数据图谱信息对应的列车轮对状态良好,不需要进一步检测;反之,若仅存在列车轮对反射波幅值大于第一阀值的第一数据图谱,但不满足预设波形特征时,只需对相应的列车轮对进行跟踪控制;而当同时满足预设波形特征时,才需要对相应的列车轮对进行复查判断,从而减少了该超声波检测设备工作量,避免了因占用系统资源而对检测效率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对探伤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列车轮对探伤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列车速度也随之逐步提升,列车轮对所受到的冲击也随之增大,而列车轮对能否正常工作是危及铁路运输安全的重大隐患之一,所以,列车轮对的安全检测成为了铁路检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目前,铁路部门经常使用无损检测技术来实现轮对检测,主要是将该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到轮对探伤中,解决轮对缺陷的实时检测问题。无损探伤检测法作为如今使用最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其通过发射探头向被检件发射超声波,再由接收探头接收从界面处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或透过被检件后的透射波,据此检测列车轮对是否存在缺陷,若存在,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工作人员作进一步检查或处理,以保证列车安全可靠运行。
但是,申请人发现,由于现有技术中,一旦确定列车轮对反射波存在缺陷波形,都要对其作进一步检查或处理,这将会增大超声波检测设备的工作量,占用系统资源,影响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列车轮对探伤处理方法及装置,通过对确定的列车轮对缺陷进行分级处理,仅需要超声波检测设备对具有明显缺陷特征的缺陷位置作进一步检测,大大减少了该设备的工作量,避免了因占用系统资源而对检测效率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列车轮对探伤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获取的列车轮对的探伤数据中提取所述列车轮对的数据图谱信息;
判断所述数据图谱信息中是否存在列车轮对反射波幅值大于第一阀值的第一数据图谱;
若不存在,确定所述缺陷信息对应的列车轮对状态良好;
若存在,判断所述第一数据图谱是否满足预设波形特征;
若不满足,对与所述第一数据图谱对应的列车轮对进行跟踪控制;
若满足,对与所述第一数据图谱对应的列车轮对进行复查判断。
优选的,在判断所述数据图谱信息中是否存在列车轮对反射波幅值大于第一阀值的第一数据图谱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数据图谱信息中包含的轮对缺陷深度是否超过预设允许范围;
若是,输出第一提示信息;
若否,执行所述判断所述数据图谱信息中是否存在列车轮对反射波幅值大于第一阀值的第一数据图谱步骤。
优选的,
所述满足预设波形特征具体为:不同超声波探头检测到的同一列车轮对的数据图谱信息中均存在同一个缺陷波形,所述缺陷波形是指列车轮对反射波幅值大于第二阀值的波形;
或者,当超声波探头为直探头时,所述满足预设波形特征具体为:所述直探头采集到的列车轮对的数据图谱信息中存在二次震荡反射波。
优选的,若所述第一数据图谱满足预设波形特征,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数据图谱不满足预设波形特征,输出第二提示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主导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主导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74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屈他维林的新治疗用途
- 下一篇:二氧化氯的施用方法、系统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