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线通信的定位方法和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70042.5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09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74 | 分类号: | G01S13/74;H04W6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董文倩;李灵洁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线通信 定位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定位方法和装置及系统。该基于无线通信的定位方法包括:通过GPS对目标对象进行定位,确定目标对象所处的初步位置范围,其中,目标对象为待定位的对象;在初步位置范围内通过射频读写器读取电子标签发射的射频信号,其中,电子标签设置在目标对象上,目标对象为待定位的对象;检测射频读写器读取到的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根据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射频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的相对位置信息;根据射频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的相对位置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定位。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目标对象的定位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定位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需要对目标对象进行定位时,通过获取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来定位到目标对象,进而对目标对象进行查找。在对移动通讯终端定位时,通过登录远程服务器,从远程服务器获取移动通讯终端的位置信息。比如,苹果手机安装有“查找我的Iphone”应用软件,用户终端在“查找我的Iphone”应用软件的登录界面上输入待定位的苹果手机的账户名和登录密码登录至苹果云服务平台。在成功登录至苹果云服务平台之后,苹果手机与苹果云服务平台成功建立连接,进而在登陆成功的苹果云服务平台的界面选择苹果手机,在苹果手机定位功能打开的前提下,可以获取待定位的苹果手机的位置信息。用户终端也可以通过其他终端设备登录至苹果云服务平台,查找待定位的苹果手机。
通过远程服务器获取移动通讯终端的位置信息,可以实现对移动通讯终端的定位。但是,对移动通讯终端的定位仅限于对单一的目标对象的定位,当有多个目标对象需要定位时,每个目标对象都需要配备独立的硬件和系统来支持远程服务器与目标对象的连接。并且,移动通讯终端的定位功能只能显示出目标对象粗略的位置,对目标对象的定位精度不高。用户终端只能通过粗略的位置对目标对象进行查找。当目标对象的位置比较隐蔽,且不能通过铃声提醒目标对象的位置时,并不能准确定位到目标对象,进而查找到目标对象。
定位糖具有对目标对象的定位功能。定位糖是一种智能穿戴产品,设置有定位器,通过定位器可以获取携带者的位置信息。在移动通讯终端通过定位糖的应用软件登录账号,比如,在移动通讯终端通过“去哪儿”应用软件进行登录,具有定时定位、一键回放、智能跟踪的功能。但是,定位糖的体积较大,容易在携带者运动的过程中丢失。另一方面,定位糖通常用于对人体的定位,且对人体的定位精度低,对于其他的目标对象,比如,手机、手环、钥匙、眼镜、钱包等贵重物品,无法实现定位,从而无法查找到物品。
针对上述目标对象的定位精度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定位方法和装置及系统,以至少解决目标对象的定位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定位方法,包括:通过GPS对目标对象进行定位,确定目标对象所处的初步位置范围,其中,目标对象为待定位的对象,在初步位置范围内通过射频读写器读取电子标签发射的射频信号,其中,电子标签设置在目标对象上,目标对象为待定位的对象;检测射频读写器读取到的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根据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射频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的相对位置信息;根据射频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的相对位置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定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定位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通过GPS对目标对象进行定位,确定目标对象所处的初步位置范围,其中,目标对象为待定位的对象,读取单元,用于在初步位置范围内通过射频读写器读取电子标签发射的射频信号,其中,电子标签设置在目标对象上,目标对象为待定位的对象;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射频读写器读取到的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射频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射频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的相对位置信息;定位单元,用于根据射频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的相对位置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00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