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洛伐他汀制备辛伐他汀铵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77939.0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1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高兴强;张敏洁;黄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京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9/30 | 分类号: | C07C69/30;C07C67/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丁海华 |
地址: | 312599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辛伐他汀 洛伐他汀 铵盐 辛伐他汀酸 红曲菌 制备 酰基转移酶 析出 固体铵盐 实验过程 酰化反应 酰基供体 侧链 开环 水解 羟基 酰基 污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洛伐他汀制备辛伐他汀铵盐的方法。本发明洛伐他汀经开环和侧链水解后得到红曲菌素J酸,然后在酰基转移酶存在下将酰基供体的酰基部分提供给红曲菌素J酸的C8羟基的进行酰化反应,再调节辛伐他汀反应液的酸性,析出辛伐他汀酸固体,最后将辛伐他汀酸固体铵盐化后得到所述的辛伐他汀铵盐。本发明可以反应步骤、缩短操作时间、简化实验过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辛伐他汀铵盐的制备方法,特别是由洛伐他汀制备辛伐他汀铵盐的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辛伐他汀是Merck公司研制的降血脂药,可用于控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及预防心血管疾病,其药理作用是作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 reductase)的活性,从而降低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与相同剂量的洛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相比,辛伐他汀可以更有效的降低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Merck公司以洛伐他汀为底物合成了辛伐他汀,并于1989年8月在美国上市,1994年销售额即达到13.69亿美元,排名占所有畅销药的第五名。从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的分子结构看,两者仅相差一个甲基,传统的生产工艺是以洛伐他汀作为原料经全化学合成得到辛伐他汀。
其化学合成路线有两种:一是洛伐他汀的侧链水解路线。辛伐他汀是洛伐他汀的半合成衍生物,辛伐他汀只是在其C-8位丁酸酯侧链的α-碳原子上比洛伐他汀多一个甲基。1980年,Hoffman等在专利US4444784公开了以洛伐他汀为起始原料,化学合成辛伐他汀的侧链水解路线的,具体的化学反应主要包括脱洛伐他汀酯水解再羟基保护,重新酯化和脱保护四个步骤,但该路线所需时间长、收率低,脱酯化反应的副产物较多,因而给产物分离纯化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洛伐他汀的直接甲基化路线。例如专利 CN104803959中采用改进的化学方法合成辛伐他汀。作为目前生产上使用最多的工艺路线,总体收率水平在60%到80%。该路线需要多种昂贵的或危险的化学金属试剂,且鉴于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结构上的类似性,需要控制洛伐他汀的残留,否则在产物中很难将两者分离。显而易见的是,该类方法受限于步骤繁多,试剂种类多消耗量大,产品分离复杂等缺陷,并非生产辛伐他汀的最佳方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研究的深入,辛伐他汀的酶法合成逐渐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重视。而且辛伐他汀的工艺技术研究和生产成本已成为产品竞争的重要因素。酶法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是红曲菌素J的获得与应用,将LovD(酰基转移酶)基因编码的酰基转移酶编码的二酮合成酶中断后,就可以积累红曲菌素J或者通过洛伐他汀水解得到。并以红曲菌素J为底物,酶促合成辛伐他汀。但是现有菌种的红曲菌素J发酵水平偏低,尚难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酰基转移酶是洛伐他汀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该酶对于酰基载体、酰基底物及受体具有较广的底物专一性。
早期利用已有的商品化酯酶催化的反应区域选择性较低,仍会引起如化学合成法中的反应步骤复杂等问题。但在公开的专利CN102695792,CN101490271,CN201080043600和CN102712678中,公开了利用土曲霉中合成他汀的基因簇中大小为46kD蛋白LovD及突变体进行辛伐他汀的合成,同时筛选了不同种类的酰基供体,通过使用过表达LovD的大肠杆菌菌株和可穿透细胞膜的α- 二甲基丁酰硫酯辅助底物,开发了将莫纳可林 J 酸转化为辛伐他汀酸的全细胞生物催化方法。而α- 二甲基丁酰硫酯是辛伐他汀生物转化的整合成分,它是该发明专利公开的高效的酰基供体。相比洛伐他汀的甲基化合成路线,细胞催化的反应过程不需要任何的化学保护试剂。酰基硫酯选自由α- 二甲基丁酰-S- 甲基巯基丙酸酯(DMB-S-MMP),二甲基丁酰-S- 乙基巯基丙酸酯(DMB-S-EMP) 和二甲基丁酰-S- 甲基巯基乙酸酯(DMB-S-MTG) 和二甲基丁酰-S- 甲基巯基丁酸酯(DMB-S-MMB) 组成的组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京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京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79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