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枢及将电枢的绕组的末端与压接端子连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86294.7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30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川合康夫;植松秀俊;武川将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那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5/04 | 分类号: | H02K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枢 压接端子 筒状端子 插入口 标记施加 末端配置 目标位置 目视识别 绕组末端 实际位置 施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枢以及将电枢的绕组的末端与压接端子连接的方法,该电枢具有:具有插入于筒状端子内侧的末端的绕组以及能够目视识别的标记,该标记用于确认绕组的末端是否以适当的深度插入于筒状端子内侧,并且施加于绕组,电枢的标记施加于,在绕组末端位于筒状端子内侧时也始终位于筒状端子外侧的绕组的部分。该方法包括将上述末端配置于上述压接端子的插入口上方,将上述末端从上述压接端子的插入口插入于上述压接端子的内侧以及对上述标记的实际位置和预先设定于上述压接端子的插入口上方的目标位置进行比较的步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枢及将电枢的绕组的末端与压接端子连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定子及转子等电枢的绕组末端与连接器及端子板等电力输入部连接。通常,在绕组末端与电力输入部的连接中采用焊接、铆接及通电铆接等方法。采用焊接的连接方法包含将剥皮的绕组末端插入于连接器的焊槽的工序。并且采用铆接的连接方法包含将剥皮的绕组末端插入于压接端子的工序,采用通电铆接的连接方法包含将未剥皮的绕组末端插入于压接端子的工序。如果采用铆接或通电铆接将绕组末端与压接端子接合,则进一步使该压接端子与连接器或端子板连接。
与此相关,JP2010-110168A中提出了一种绕组连接方法,是采用垂直多关节机器人将电机线圈的绕组末端插入于筒状的压接端子的方案。特别是在JP2010-110168A的绕组连接方法中,为了将绕组末端确实地插入于压接端子,将绕组末端向压接端子的开口部引导的导向部件预先安装于压接端子。另外,JPH07-009369A中提出有电线连接用机械手,在将电线插入于端子板的插入口的过程中,利用应变计检测作用于电线的插入力,并基于检出的插入力的变化模式判定电线的接线状态。
另外,对于电枢的绕组末端插入于筒状的压接端子时的插入深度,各个压接端子存在固有的最佳值。在绕组末端插入深度不充分的情况下,当电枢运转时绕组末端与压接端子的接线部分有可能会异常发热,或者因接线部分的强度不足而导致接线部分断裂。图6是采用垂直多关节机器人将绕组末端插入于压接端子的现有的绕组连接系统的示意图。图6的绕组连接系统通过对具有能够把持电枢8的绕组81的手的机器人R进行操作,从而将绕组末端81T插入于筒状的压接端子90内侧。本例的绕组连接系统与上述JP2010-110168A的系统同样地使用将绕组末端81T向压接端子90的开口部901引导的筒状的导向部件91。如图6所示,压接端子90与导向部件91同心状连结,导向部件91的上表面911朝向径向内侧向下倾斜。
因此,将绕组末端81T从上方插入导向部件91时,则导向部件91的上表面911及内周面912将绕组末端81T向压接端子90的开口部901引导。另外,如图6所示,在导向部件91的内周面912与压接端子90的内周面902之间存在向上的环状面903的情况下,则存在若干绕组末端81T碰触环状面903而停止的问题。该情况下,即使想要目视识别或以视觉传感器确认各个绕组末端81T是否以适当的深度插入于压接端子90,也难以正确地特定完成向压接端子90或导向部件91内侧插入的绕组末端81T的位置。
发明内容
需要获得能够确认绕组末端是否以适当的深度插入于筒状端子的电枢。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式,提供一种电枢,其具有:具有插入于筒状的端子的内侧的末端的绕组;以及能够目视识别的标记,该标记用于确认绕组末端是否以适当的深度插入于端子的内侧,并且施加于绕组,标记施加于,在绕组末端位于端子的内侧时也始终位于端子外侧的绕组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式,提供一种电枢,在第一方式中,标记由在绕组外皮上涂装的不同于绕组外皮的颜色的涂料形成。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式,提供一种电枢,在第一或第二方式中,端子包含:与向绕组供电的电力供给源电连接的筒状的端子主体;以及具有供绕组末端插入的插入口且与端子主体连结的筒状的导向部件,导向部件具有导向面,该导向面在将绕组末端插入于插入口时向端子主体引导绕组末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发那科株式会社,未经发那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62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出轴轮毂式直流无刷电机
- 下一篇:电机定子封槽机构及封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