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铜带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92482.0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0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孙红刚;盛代华;梅桂林;周跃进;汪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F1/057 | 分类号: | C22F1/057;C23G1/10;B21B1/26;B21B45/02;B21D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41007***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新能源 汽车 连接器 生产工艺 | ||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铜带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熔炼铸锭;
(2)铣面;
(3)热轧;
(4)粗轧,
其中,粗轧后带卷的规定厚度为2.5mm;
(5)一次退火;
(6)一次清洗;
(7)中轧;
(8)二次退火;
(9)二次清洗;
(10)中精轧;
(11)三次退火;
(12)三次清洗;
(13)精轧;
(14)四次清洗;
(15)矫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铜带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电解铜板及锌锭按照H65黄铜的成分标准称重好后,先将电解铜加入工频有芯感应加热炉内熔化后,再将锌锭加入熔化,通过搅拌、捞渣、成分检验后,待调整熔化的铜水温度为1060~1080℃时,再将熔化的铜水浇入水冷结晶器内,然后拉铸机拉铸出厚度为180mm的铸锭,在拉铸过程中采用干硼砂对铜水进行覆盖,拉铸机进行拉铸铜锭时,拉铸速度为150mm/min;
步骤(2)中:将步骤(1)中的厚度为180mm铸锭上下表面采用铣床进行铣削,铣削速度为300mm/min,铸锭上下表面铣削量为各0.5mm,铣削后表面粗糙度控制在1.6Ra/um以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铜带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步骤(2)铣削后的铸锭放入推杆式加热炉内进行加热,使得铸锭加热5小时铸锭温度达到870℃后,进入二辊热轧机进行多道次轧制,热轧机规格为φ500*500mm,轧制速度为100m/min,热轧机冷却采用乳化液冷却,乳化液质量浓度为0.3%,待铸锭轧制到厚度为5.0mm后进行在线水冷,最后采用五辊无芯打卷机卷取卸料;
步骤(4)中:将步骤(3)热轧后厚度为5.0mm的带坯进行多道次粗轧,轧制到规定厚度后卸卷,粗轧机规格为φ250/φ450*500mm,轧制速度为180m/min,粗轧机采用乳液润滑,乳液质量浓度为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铜带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将步骤(4)粗轧后厚度为2.5mm的带卷采用推杆式退火炉退火,将带卷装在料盘上,采用液压推杆将料盘推入炉区,推杆炉共分为六区,温度设定为1区:600℃,2区:650℃,3区:710℃,4区:740℃,5区:740℃,6区:690℃,带卷7小时退火出炉后,再吊入浸入式冷却池进行冷却,当带卷冷却到80℃后,吊出进行下一道工序加工;
步骤(6)中:将步骤(5)一次退火后的厚度为2.5mm的带卷依次采用酸洗→清水冲洗→抛光→烘干→收卷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中,采用硫酸酸洗,硫酸质量浓度为15%;采用240目尼龙刷进行抛光,抛光速度为40m/mi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铜带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将步骤(6)一次清洗后厚度为2.5mm的带卷进行多道次轧制,轧制到厚度为1.25mm后卸卷,中轧机规格为φ180/φ400*500mm,轧制速度为180m/min,中轧机采用乳液润滑,乳液质量浓度为4%;
步骤(8)中:将步骤(7)中轧后厚度为1.25mm的带卷采用钟罩式退火炉退火,将带卷投入罩式炉中后,经过5小时升温至550℃,然后保温5.5小时,保温结束后炉冷至常温取出;
步骤(9)中:将步骤(8)二次退火后厚度为1.25mm的带卷依次采用酸洗→清水冲洗→抛光→热水冲洗→钝化→烘干→收卷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中,采用硫酸酸洗,硫酸质量浓度为10%;采用600目尼龙刷抛光;采用温度为80℃的水进行热水冲洗;采用BTA进行钝化,BTA的质量浓度为0.3%,温度为70℃,钝化速度为50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24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