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交车电池防过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92855.4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6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孟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H7/18;H01M10/613;H01M10/625;B60L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23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交车 电池 过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公交车电池防过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降温效果好的公交车电池防过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生态环境恶化与能源、资源枯竭等问题的加剧,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已成为世界汽车行业的一个新焦点。我国相关部门及各地政府也出台相应的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是一直困扰国内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首要难题,动力电池的重量、容量以及充电时间三者之间一直未达到有效的平衡。其次,充电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同样困扰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同时,大量建设充电桩势必造成多量电动汽车同时充电的局面,这又对国家电网的承受能力造成了一定的考验。
作为一辆城市公交车,其主要运行路线为市内,在满足其运作一个回合所需续航能力的基础上,需对其动力电池的容量尽量压缩,以减轻整套电池的重量,从而减少整车重量。公交公司需根据本公司内该类车辆的实际数量,建设相应数量的充电桩,以确保公交车回到公交公司后能及时充电(充电方式为双枪快充,通常情况下15-20分钟可充满)。然而,在快充的过程中,动力电池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现有技术状态下,动力电池装于客车车身中段座椅下、后段座椅下,以及后排多人座椅与后仓门之间,这些空间不满足快充方式下的空间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种公交车电池防过热装置,尤具有降温效果好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公交车电池防过热装置,其创新点在于:所述公交车电池防过热装置设置于公交车的后段与公交车形成的腔体中,公交车的前段为乘客区,所述腔体与乘客区之间设置有封板,所述腔体内设置有供若干电池块搁置的若干支架,若干所述支架上下层叠并相互错开设置;所述腔体内的公交车顶面和公交车其中一侧面上均设置有排风装置,排风装置的电源与公交车电源模块相连。
优选的,所述封板内设置有隔热通风棉层。
优选的,所述封板内设置有与所述隔热通风棉层相接触的透气层,所述透气层内设置有若干与外界连通的透气管道。
优选的,所述腔体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该第一温度传感器上信号反馈端与排风装置的信号接收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乘客区设置有冷气系统,所述冷气系统通过管道延伸至所述腔体中。
优选的,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控制冷气进入所述腔体的控制装置,若干所述支架上均分别设置有检测相应支架上电池块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的反馈端与控制装置的信号接收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公交车上腔体位置处的公交车侧面上设置有可启闭的侧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利用封板隔开乘客区和电池块所在的腔体,相应电池块所搁置的支架与其他支架之间错开排布,并利用排风装置对电池块进行散热处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公交车电池防过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腔体、2-乘客区、31-隔热通风棉层、32-透气层、33-透气管道、4-电池块、5-支架、6-排风装置、7-第一温度传感器、8-冷气系统、9-管道、10-控制装置、11-温度传感器、12-侧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公交车电池防过热装置设置于公交车的后段与公交车形成的腔体1中,公交车的前段为乘客区2,腔体1与乘客区2之间设置有封板,腔体1内设置有供若干电池块4搁置的若干支架5,若干支架5上下层叠并相互错开设置。腔体1内的公交车顶面和公交车其中一侧面上均设置有排风装置6,排风装置6的电源与公交车电源模块相连。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利用封板隔开乘客区2和电池块4所在的腔体1,相应电池块4所搁置的支架5与其他支架5之间错开排布,并利用排风装置6对电池块4进行散热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28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