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氟冷冻南极磷虾虾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96296.4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44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薛长湖;尹利昂;薛勇;姜晓明;常耀光;陈桂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B4/06 | 分类号: | A23B4/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冻 南极 磷虾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食品蛋白原料开发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氟冷冻南极磷虾虾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南极磷虾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的单种生物资源之一,生物总量约为6.5-10亿吨,被称为地球上最大也是最后的动物蛋白库。南极磷虾其巨大的生物量和潜在的渔业资源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具有巨大的工业原材料和医药保健开发利用前景。在传统海洋资源锐减的背景下,南极磷虾被视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目标。作为人类潜在的食品,南极磷虾的资源量非常巨大。
南极磷虾含有蛋白质11.9-15.4%。其生物效价高于其它肉类蛋白质和牛乳蛋白质。南极磷虾肌肉中氨基酸总量高达干重的57.21%,其蛋白质含有全部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量为212.1mg/g蛋白质,赖氨酸含量高于虎纹虾和金枪鱼。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持续增长、人均海洋生物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获得高质量且产量稳定、可持续的水产蛋白资源,对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国民食品的蛋白构成优化极其重要。此外,从为食品工业供血的原料角度出发,开发成功的南极磷虾蛋白质新食品原料,对于南极磷虾蛋白食品的产业化以及南极磷虾蛋白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因此,实现对南极磷虾蛋白资源的高效利用,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故我国已把南极磷虾列为远洋渔业发展的主要开发种类之一。
虽然南极磷虾有优异的蛋白质,但是由于其独特的生理代谢特点,在其虾壳中富集了大量的氟。氟含量在整只磷虾中达干重的1330-2400ppm,在磷虾肌肉达干重的570-750ppm。在南极磷虾的冷冻贮藏及解冻过程中,氟会进行由壳向肌肉的迁移,造成磷虾蛋白中氟的超标,直接以南极磷虾为食物进行蛋白的摄入,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南极磷虾体内拥有功能强大的能够降解蛋白质的多种内源酶,由于体内酶抑制系统的活性的降低,南极磷虾死后易于发生自溶而腐烂变质,显著增加了南极磷虾蛋白加工利用的难度。基于以上特点,目前尚无大宗商品化的南极磷虾蛋白原料,严重迟滞了南极磷虾蛋白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消费。因此,开发一种广泛适用的南极磷虾蛋白新食品原料——低氟冷冻南极磷虾虾糜显得尤为迫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氟冷冻南极磷虾虾糜的制备方法,在陆地加工和船上加工均能使用,适于大宗利用和易于实现产业化;得到的产品具有氟含量低、蛋白得率高的特点,符合FDA关于食品中氟的限量标准,且便于贮藏和运输,抗冻性好,用途范围广。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氟冷冻南极磷虾虾糜,所述虾糜的水分含量为78-82%,氟含量低于100mg/Kg干基;粗蛋白含量为72-80g/100g干基,粗脂肪含量为22-30/100g干基。
生产上述低氟冷冻南极磷虾虾糜的工艺为将解冻后的南极磷虾冻品或鲜活南极磷虾采肉、斩碎,洗除氟并沉淀分离蛋白质,回调中性后,加入抗冻变性剂,经速冻成为南极磷虾冷冻虾糜。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第一步,陆上以解冻的冷冻南极磷虾、船上以鲜活南极磷虾为原料,采取虾肉;
第二步,将虾肉斩碎,得到南极磷虾浆状物;
第三步,向浆状物中加入1-3倍的冰水或水,低温条件下搅拌均匀;
第四步,向低温物料中加入蛋白稳定剂,调节pH值酸性,离心脱水,收集脱氟沉淀;
第五步,向第四步所得沉淀物中加入1-3倍的水冰或水,重复第四步操作以二次脱氟;
第六步,向第五步所得脱氟沉淀物中加入1-3倍的冰水或水,调节物料pH值至中性;
第七步,离心脱水,得到低氟南极磷虾虾糜;
第八步,将低氟南极磷虾虾糜边斩拌,边向其中加入抗冻变性剂;
第九步,将斩拌均匀的虾糜用成型机成型,快速冻结并于-18℃或以下低温贮藏,即得到低氟冷冻南极磷虾虾糜。
作为优选,操作均在10℃以下环境中进行。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步中陆上加工采用的解冻方式为流水解冻、静水解冻、低温解冻、常温解冻和微波解冻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综合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步中采取虾肉的设备为采肉机,采肉孔的孔径为1-3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步将虾肉斩碎的方式为高速斩拌机斩碎,其转速为1000转/分,斩拌时间为5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62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应力钢筋砼预制柱
- 下一篇:A型漏电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