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低风阻的汽车扰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99867.X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5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任珂;陈文强;刘心文;林弟;郑士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21/36;B62D3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黄以琳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汽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降低风阻的汽车扰流装置。
背景技术
车身造型设计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其中重点就是车身重量、结构强度以及风阻问题。汽车风阻大都是指汽车的外部与气流作用产生的阻力。实际上,流经汽车内部的气流也对汽车的行驶构成阻力。研究表明,作用在汽车上的阻力是由5个部分组成的。
一、外型阻力,指汽车前部的正压力和车身后部的负压力之差形成的阻力,约占整个空气阻力的58%;
二、干扰阻力,指汽车表面突出的零件,如保险杠、后视镜、前牌照、排水槽、底盘传动机构等引起气流互相干扰产生的阻力,约占整个空气阻力的14%;
三、内部阻力,指汽车内部通风气流、冷却发动机的气流等造成的阻力,约占整个空气阻力的12%;
四、由高速行驶产生的升力所造成的阻力,约占整个空气阻力的7%;
五、空气相对车身流动的摩擦力,约占整个空气阻力的9%;
目前针对第一、二种阻力,轿车车身应该尽量设计成流线型,横向截面面积不要太大,车身各部分用适当的圆弧过渡,尽量减少突出车身的附件,前脸、发动机舱盖、前挡风玻璃适当向后倾斜,后窗、后顶盖的长度、倾角的设计要适当。此外,还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安装导流板或扰流板。通过研究汽车外部的气流规律,不仅可以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车身结构,还可以巧妙地引导气流,适当利用局部气流的冲刷作用减少车身上的尘土沉积。部分车辆甚至针对不同时速对进气的需求不同,开发了可以在高速情况自动关闭的进口格栅。
申请号为201120540281.1,名称为《一种汽车车轮导流装置》还公开了一种在车轮侧设置导流罩体,并通过滑动机构控制导流罩体,从而来降低风阻的技术方案。
现有的汽车风阻设计中存在以下一问题:
1、只是通过简单的控制进气格栅开启或关闭,或通过加装简单的尾翼等扰流板来降低内阻;
2、需要增设扰流板电机或者液压机构,车辆重量增加比较多;
3、扰流板的结构简单,降低风阻的效果不限。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降低风阻的汽车扰流装置,用于减少汽车高速行驶时的风阻,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降低风阻的汽车扰流装置,包括柔性可变前保险杠、柔性可变后保险杠和充气控制装置;
所述柔性可变前保险杠设置于汽车的前端,包括保险杠本体和设置于保险杠本体前面的第一充气气囊,以及设置于第一充气气囊内的第二充气气囊,所述第一充气气囊为中部向前突起的锥形气囊;
所述柔性可变后保险杠设置于汽车的后端,包括保险杠本体和设置于保险杠本体后面的第三充气气囊,以及设置于第三充气气囊内的第四充气气囊,所述第三充气气囊为中部向后突起的锥形气囊;
所述充气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储气瓶和电磁阀,所述第一充气气囊、第二充气气囊、第三充气气囊以及第四充气气囊分别通过管道和电磁阀连接于储气瓶,当汽车的行驶速度超过预设的阈值时,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导通,对柔性可变前保险杠和柔性可变后保险杠充气。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储气瓶和第二储气瓶,所述第一储气瓶设置于汽车引擎舱内,所述第一充气气囊和第二充气气囊与第一储气瓶连接,第二储气瓶设置于汽车后背厢内,第三充气气囊和第四充气气囊与第二储气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气气囊的上表面为向前下方倾斜的弧形斜面,第一充气气囊的下表面为水平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充气气囊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弧形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控制装置还包括抽真空装置,所述第一充气气囊、第二充气气囊、第三充气气囊以第四充气气囊分别连接于所述抽真空装置,抽真空装置用于当汽车的行驶速度降低至所述预设的阈值以下时,抽除第一充气气囊、第二充气气囊、第三充气气囊以及第四充气气囊内的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的阈值为80㎞/h~110㎞/h。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降低风阻的汽车扰流装置,包括柔性可变前保险杠和柔性可变后保险杠;
所述柔性可变前保险杠设置于汽车的前端,包括保险杠本体和设置于保险杠本体前面的第一充气气囊,以及设置于第一充气气囊内的第二充气气囊,所述第一充气气囊为中部向前突起的锥形气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98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的自适应吸能装置
- 下一篇:可拆卸式车载影音导航仪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