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杏蛋白肽发酵乳及银杏蛋白肽发酵乳饮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03158.4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5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毛学英;王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C9/13 | 分类号: | A23C9/13;A23J1/14;A23J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杏 蛋白 发酵 饮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银杏蛋白肽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1)取新鲜、无病虫害银杏果,去壳、去内衣,去除银杏酚酸后浸泡在护色 液中进行护色;
2)护色完成后添加适量纯净水,固液体积比为1:2-1:5,然后对银杏果进行 粗磨,再进行2-3次细磨,得到银杏浆;对得到的银杏浆进行80-120目的过滤, 滤液在30℃-60℃条件下真空喷雾干燥后得到银杏粉,滤渣留用;
3)将银杏粉放入超临界萃取罐中,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的方法萃取银杏粉 中的白果油后,得到脱脂银杏粉;
4)将脱脂银杏粉与纯净水混合,料液比为1:10-1:20,制成混合溶液,混合 溶液在pH值为8-10,温度为30-60℃的条件下先进行超声波提取,再进行微波 提取,提取后混合溶液在3000-5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25-35min,沉淀留用;
5)取离心得到的上清液,调节其pH值为4-5,然后在3000-5000r/min条 件下离心25-35min,将沉淀烘干后得到银杏蛋白粉,上清液留用;
6)称取银杏蛋白粉,添加适量水溶解,使银杏蛋白粉的浓度为1%-5%,搅 拌均匀后得到银杏蛋白粉溶液,调节其pH值为6.0-10.0,添加碱性蛋白酶进行 酶解,然后将酶解后的银杏蛋白粉溶液加热至90-100℃灭酶,冷却后得到酶解 液;
7)酶解液在8000-12000r/min条件下离心10-20min,沉淀留用,上清液通 过纳滤膜除去无机盐,截留液通过截留分子量为6-10kDa的膜设备过滤得到银 杏蛋白肽,真空喷雾干燥得到银杏蛋白肽粉,其他物质留用;
8)将上述步骤中留用的物质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对混合溶液进行酶解后 煮沸5-10min灭酶,冷却后得到银杏蛋白肽副产物基料;
9)将步骤7)中获得的银杏蛋白肽粉及步骤8)中获得的银杏蛋白肽副产 物基料添加到脱脂乳中,加入白砂糖,混合均匀,在95-100℃的条件下保温 5-10min进行杀菌,冷却后加入乳酸菌,在42-43℃下发酵2-6h,得到银杏蛋白 肽发酵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杏蛋白肽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护色液中含0.5-1%食盐和0.1-0.5%柠檬酸;护色时间为 30-6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杏蛋白肽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采用砂轮磨对银杏果进行粗磨,采用胶体磨对银杏果进行细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杏蛋白肽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所述超临界CO2萃取方法的温度为40-50℃,压力为20-30MPa,流速 为10-15L/h,夹带剂为石油醚,萃取时间为2-3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杏蛋白肽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所述超声波提取的超声波功率为250W-400W,提取时间为20-30min; 微波提取的微波功率为350-450W,提取时间为3-8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杏蛋白肽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6)中所述碱性蛋白酶与银杏蛋白粉的质量比值为0.01-0.05,酶解温度为 40-60℃,酶解时间为2-6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杏蛋白肽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8)中所述的酶解步骤为: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为3.0-6.0,加入果胶酶, 在30-60℃条件下酶解30-60min;然后再将混合溶液的pH值调至5.5-7.5,加入 中温α-淀粉酶,在50℃-70℃条件下酶解30-90min;最后将混合溶液的pH值调 至4.0-4.5,加入糖化酶,在50-80℃条件下酶解60-12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杏蛋白肽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9)中所述银杏蛋白肽粉、银杏蛋白肽副产物基料和白砂糖在脱脂乳中的添 加量分别为:0.05-0.15w/v%、3-15w/v%和1-3w/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315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为三维显示装置提供用户接口
- 下一篇:在镜像设备中提供客户服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