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环保车船尾气减排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05060.2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0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韦战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21 | 分类号: | F01N3/021;F01N3/08;F01N5/02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42107 | 代理人: | 董联生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环保 车船 尾气 减排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减排器,特别是一种高效环保车船尾气减排器。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各种燃能机动汽车节能和尾气环保排放等要求,早已成为国内外汽车行业重点研发课题之一,但至今各种汽车尤其是乘用汽车所配置使用的尾气排放器技术还相当滞后,由于汽车拥有量日益增大,在造成大量能源浪费的同时,随之带来严重的尾气排放与噪声污染等不利后果。为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技术结构超前、性能优适应广、多层除噪降污和高效节能环保的汽车尾气精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汽车专用尾气精滤装置技术滞后和汽车产业市场发展需求问题,提供一种技术结构超前、性能优适用广、多层除噪降污、安用可靠便利、制用成本极低和综合性价比更高的高效环保车船尾气减排器。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环保车船尾气减排器,包括主件、附件两个部分,其主要特征在于:
所述主件包括外壳体、微滤网、后隔层、内壳体、后磁管、中隔层、细滤网、过滤器、次滤网、下隔层、前磁管、前隔层、初滤网、热夹层,所述外壳体设置于内壳体外侧并与之形成热夹层,所述微滤网设置于内壳体后端内侧和外壳体后端内侧与上隔层上侧之间,所述上隔层设置于内壳体后端内侧和微滤网下侧与后磁管上侧之间,且中间设有通孔与后磁管后端连通,所述内壳体设置于外壳体内侧并与之形成热夹层,所述后磁管设置于内壳体后端内侧和上隔层下侧与中隔层上侧之间,且前、后端口分别与上隔层、中隔层通孔连通,所述中隔层设置于内壳体后端内侧和后磁管下侧与细滤网上侧之间,且中间设有通孔与后磁管前端连通,所述细滤网设置于内壳体中间内侧和中隔层与过滤器之间,所述过滤器为若干个磁性直通管合成置于内壳体中间和细滤网下侧与次滤网上侧之间,所述次滤网设置于过滤器下侧与下隔层上侧之间,所述下隔层设置于内壳体前端内侧和次滤网下侧与前磁管之间,且中间设有通孔与前磁管后端连通,所述前磁管设置于内壳体前端内侧和下隔层下侧与前隔层上侧之间,且前、后端口分别与下隔层、前隔层通孔连通,所述前隔层设置于内壳体前端内侧和前磁管下侧与初滤网上侧之间,且前、后端口分别与下隔层、前隔层通孔连通,所述初滤网设置于内壳体前端内侧与前隔层下侧之间,所述热夹层位于外壳体内侧与内壳体外侧之间;
所述附件包括内污管、烟气管、热气管、标排管,所述内污管连通于外壳体和内壳体下侧,所述烟气管连通于外壳体和内壳体下侧中间,所述热气管连接于外壳体一侧并与热夹层相通,所述标排管连通于外壳体和内壳体上侧中间。
由于采取上述技术结构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高效环保车船尾气减排器,是采用超前综合设计理念与技术结构,将现有各种汽车专用尾气排放过滤器技术滞后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剔除、揉和、优化与提高,设计成以主件和附件的外壳体、微滤网、后隔层、内壳体、后磁管、中隔层、细滤网、过滤器、次滤网、下隔层、前磁管、前隔层、初滤网、热夹层、内污管、烟气管、热气管、标排管所构成的综合技术性能超前和高效节能环保的汽车尾气精滤装置,该器以多层次和多功能滤污降噪为主进行综合设置,可有效克服现有普通汽车尾气排放过滤器影响节能和污染环境量大等弊端,其可广泛适用于各种车辆尤其是乘用汽车运行的尾气排放过滤和提高节能环保力度,其使用综合节能增效率比现有普通汽车专用尾气排放器高35%以上,并相对降噪降污减排35%以上。因此,本发明具有综合技术性能优越、性能优适用广、制用简捷便利、高效节能环保、安全可靠耐用,推广使用综合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极为明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高效环保车船尾气减排器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效环保车船尾气减排器的立体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1-外壳体,2-微滤网,3-后隔层,4-内壳体,5-后磁管,6-中隔层,7-细滤网,8-过滤器,9-次滤网,10-下隔层,11-前磁管,12 -前隔层,13-初滤网,14-内污管,15-烟气管,16-热气管,17-热夹层, 18--标排管。
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高效环保车船尾气减排器,其包括主件和附件两个部分。
所述主件包括外壳体1、微滤网2、后隔层3、内壳体4、后磁管5、中隔层6、细滤网7、过滤器8、次滤网9、下隔层10、前磁管11、前隔层12、初滤网13、热夹层17,
所述外壳体1设置于内壳体4外侧并与之形成热夹层19,其主要作用是设置其它相关主件与配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50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