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荷传感多路换向阀及装载机液压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05706.7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2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初长祥;王允;李泽华;范武德;谭艳辉;梁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11/00;E02F9/2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450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荷 传感 换向 装载 液压 控制系统 | ||
1.一种负荷传感多路换向阀,具有用于与外部油路连通的进油P口、回油T口、回油T1口、负载信号输出LS口、外控K口,且包括第一换向单元和第二换向单元,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换向单元、第二换向单元和换向阀的进油P口之间装有压力补偿器、阀前补偿阀和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一换向单元的负载信号输出口与梭阀的一个进油口相接,所述第二换向单元的负载信号输出口与梭阀的另一进油口相接,所述梭阀的出油口与负载信号输出LS口、阀前补偿阀的LS控制口、压力补偿器的LS控制口相接;所述流量控制阀的液控端与外控K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传感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补偿器由溢流阀和定差溢流阀构成,所述压力补偿器的进油口与进油P口相通,所述压力补偿器的出油口与回油T口相通,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与压力补偿器的LS控制口、定差溢流阀的弹簧腔控制油口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传感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前补偿阀的进油口与进油P口连通,所述阀前补偿阀第一出油口与回油T1口相通,第二出油口与第一换向单元的进油口、流量控制阀的进油口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荷传感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前补偿阀由一个两位三通阀和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组成,两位三通阀的阀杆两端控制腔分别经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与第二出油口连通,所述两位三通阀的阀杆弹簧腔经第三节流阀与阀前补偿阀的LS控制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传感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阀为一个两位两通阀,其出油口与第二换向单元的进油口相通,其阀杆的液控端与所述的外控K口连通,阀杆弹簧端与回油T口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荷传感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阀内部含有单向阀和和节流孔,当外控K口具有压力信号输入时,所述流量控制阀的进油口经单向阀、节流孔与出油口导通;当外控K口没有压力信号输入时,所述流量控制阀的进油口经单向阀与出油口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传感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单元的负载信号输出口与所述第一换向单元的主阀的阀杆负载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换向单元的负载信号输出口与所述第二换向单元的主阀的阀杆负载输出端连通。
8.一种装载机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先导阀、变量泵、转斗油缸、动臂油缸、油箱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荷传感多路换向阀,所述转斗油缸与所述负荷传感多路换向阀的第一换向单元的输出A油口和输出B油口连通,所述动臂油缸与所述第二换向单元的输出C油口和输出D油口连通,所述先导阀的转斗联的左路和右路分别与第一换向单元的主阀两端控制端连通,所述先导阀的动臂联的左路和右路分别与第二换向单元的主阀两端控制端连通,外控K口经梭阀与所述先导阀的转斗联的左路和右路连通,负荷传感多路换向阀的进油P口、负载信号输出LS口对应与变量泵的出油口和LS口对应连通,负荷传感多路换向阀的回油T口与油箱回路连通,回油T1口设堵头。
9.一种装载机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先导阀、定量泵、转斗油缸、动臂油缸、油箱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负荷传感多路换向阀,所述转斗油缸与所述负荷传感多路换向阀的第一换向单元的输出A油口和输出B油口连通,所述动臂油缸与所述第二换向单元的输出C油口和输出D油口连通,所述先导阀的转斗联的左路和右路分别与第一换向单元的主阀两端控制端连通,所述先导阀的动臂联的左路和右路分别与第二换向单元的主阀两端控制端连通,外控K口经梭阀与所述先导阀的转斗联的左路和右路连通,负荷传感多路换向阀的进油P口与变量泵的出油口连通,负荷传感多路换向阀的负载信号输出LS口设堵头,应负荷传感多路换向阀的回油T口和回油T1口与油箱回路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570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