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鸟嘌呤的超猝灭分子信标的构建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06269.0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3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向东山;翟琨;田从魁;史伯安;赵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民族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C12N15/11;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阙华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4 | 代理人: | 吴鸿维 |
地址: | 445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嘌呤 超猝灭 分子 标的 构建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及分析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有机猝灭基团及鸟嘌呤的双 猝灭作用构建一种超猝灭分子信标传感器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分子信标(molecularbeacons)是一种呈发夹结构的茎-环双标记的寡核苷酸探 针。经典分子信标由Tyagi于1996年首次发明,由茎、环、有机荧光基团及有机猝灭基团四部 分构成。自1996年Tyagi首次将分子信标用于核酸检测以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在经典分子信 标的基础上合成了不同类别的分子信标。分子信标具有操作简单、选择性好以及不必与未 反应的探针分离即可实时检测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实时监测,基 因突变的快速分析,核酸及蛋白质检测,细菌及病毒分析,酶降解监测以及核酸-蛋白质的 相互作用研究等方面。
尽管分子信标在各个领域中都获得了较为成功的应用,但现有的分子信标在对实 际样品的定量分析中,荧光背景与其结构之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经典分子信标结构 简单、合成容易,但存在较高的荧光背景,而荧光背景的存在严重地影响其在定量分析中的 灵敏度及定量限。为了解决经典分子信标存在较高荧光背景的问题,许多科研工作者通过 改变经典分子信标中的猝灭基团来降低其荧光背景。例如Maxwell和Mao等用金纳米粒子作 为荧光猝灭剂替代经典分子信标中的猝灭基团,设计了新型分子信标。在该分子信标中,金 纳米粒子对荧光基团羧基荧光素(FAM)的平均猝灭效率达到98.68%;Yang等通过用多个猝 灭基团组装成一个猝灭分子阵列同时对一个荧光基团进行猝灭,构建了超猝灭分子信标。 他们用3个4-二甲胺偶氮苯-4-羧酸(DABCYL)分子组成的分子阵列对FAM的平均猝灭效率可 达99.5%;Lu等利用氧化石墨烯替代分子信标中的有机猝灭基团,显著降低了分子信标的 荧光背景,得到很高的信噪比。这些改进的分子信标虽然显著地降低了荧光背景,但是结构 复杂,而复杂的结构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一是有的分子信标制备过程非常复杂,制备时间 长;二是有的分子信标自身稳定性相对较差,检测结果的重复性不好;三是有的分子信标中 由于有较大粒径的纳米粒子的存在,空间位阻大,与目标物反应速度慢。
理论上讲,一个理想的分子信标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荧光背景低;(2)稳定性 好且结构简单,制备过程容易;(3)与目标物反应速度快。但目前所报道的分子信标都很难 同时满足以上条件。
鸟嘌呤(G碱基)对很多有机荧光染料具有很好的猝灭作用。其基本原理为G碱基在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中可作为荧光能量受体,许多有机荧光染料的荧光可以通过光诱导电子 转移的方式被其猝灭。例如Torimura等利用核酸杂交实验研究了G碱基对有机荧光基团的 猝灭效果,结果表明G碱基对FAM的猝灭效率可达到86%,对羧基四甲基罗丹明(TAMRA)的猝 灭效率可达89%。本发明人利用G碱基对FAM及TAMRA的猝灭作用设计了一种复合分子信标, 结果表明G碱基对FAM的猝灭效率可达到82.3%,对TAMRA的猝灭效率可达81.6%。这充分说 明G碱基对FAM及TAMRA确实具有很好的猝灭效果。
针对现有分子信标在定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结合G碱基对某些荧光基团的猝灭 作用,本发明人利用G碱基和有机猝灭基团对某些有机荧光基团的双重猝灭作用,发明了一 种结构简单、合成容易、稳定性好、与目标物反应速度快的超猝灭分子信标,并对所发明的 超猝灭分子信标进行了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分子信标的局限性,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成容易、稳 定性好的超猝灭分子信标,并将其应用到核酸及病毒的检测中。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G碱基和有机猝灭基团的双重猝灭作用 所构建的超猝灭分子信标探针(图1)。超猝灭分子信标探针5’端标记能被G碱基和有机猝灭 基团进行双重猝灭的荧光基团,3’端标记猝灭基团;探针环的部分为13-45个碱基,能与靶 标分子发生特异性反应。探针在游离状态下形成茎-环的发卡结构,荧光基团与有机猝灭基 团和G碱基相互靠近,荧光基团的荧光被有机猝灭基团和G碱基猝灭,当探针与目标分子结 合时,茎-环结构被破坏,荧光基团远离有机猝灭基团和G碱基,荧光基团的荧光恢复。其检 测原理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民族学院,未经湖北民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62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和预防年龄相关视网膜功能障碍的方法
- 下一篇:具有延迟的叶片展开的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