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渍过程中抑制亚硝酸盐及菌醭生成的渍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20064.8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3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19/20 | 分类号: | A23L19/20;A23L2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王之怀 |
地址: | 31002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渍 过程 抑制 亚硝酸盐 生成 方法 | ||
1.一种盐渍过程中抑制亚硝酸盐及菌醭生成的渍菜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盐渍池的准备:于地面下方挖建3-5×2-4×1-2m的盐渍池,并作防漏处 理;备用。
(2)发酵剂的制备:将干酪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经培养后收集底部的菌泥, 接着按100:15:5:1的重量份数将菌泥、脱脂乳、麦芽糊精、三聚磷酸盐搅拌后冷 冻干燥,备用;
(3)渍菜原料的预处理:将收割的菜拍净泥土,日晒至水分减少20-30%时, 捆绑成捆,称重,备用;
(4)薄膜袋的准备:根据盐渍池的大小,选用一端开口的EVOH薄膜袋, 开口的下沿部位打孔后安装一充排气开关,将此薄膜袋套入盐渍池后袋口高出 盐渍池100-120cm,备用;
(5)盐渍:在薄膜袋底面撒上一层薄盐与少量步骤(4)所述的发酵剂, 按照一层菜一层盐的堆叠模式进行盐渍,每渍一层菜要撒一次抛盐、一次脚盐、 一次发酵剂和糖类物质,抛盐前撒少量水,先撒抛盐,脚盐撒在踏菜后,抛盐 与脚盐的比例为每层菜用盐量的7:3;渍菜、食用盐、发酵剂以及糖类物质的重 量份数为100:6-8:0.4-0.6:0.8-1.2,其中食用盐预留20%作为面盐;最后,在菜体 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架上石块进行加压;菜与石块的重量比为1:0.08-0.1;
(6)密封与气体调控:对高出盐渍池的VOH薄膜袋袋口用热封机加热密封; 用真空泵接通充排气开关,抽出EVOH薄膜袋中的空气并充入抑菌气体,并反 复若干次直至袋中的压力达到0.06MPa、抑菌气体纯度达95%-98%时止,关闭充 排气开关,直至完全密封;
(7)贮存与管理:定期对EVOH薄膜袋内的气体纯度和压力进行检查,若 气体纯度低于90%或压力低于0.04MPa时进行及时补充;直至盐渍过程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渍过程中抑制亚硝酸盐及菌醭生成的渍菜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渍菜原料是指雪里蕻、大白菜、芹菜、芥菜、蕨菜、紫苏、 青菜头、莴苣、菊芋、姜、甘蓝、大蒜、藠头、包心芥、大头菜、芜菁、萝卜、 藕、马蹄、辣椒、黄瓜、茭白、冬瓜、豇豆、刀豆、松茸、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渍过程中抑制亚硝酸盐及菌醭生成的渍菜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均引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 编号分别为1.0029、1.055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渍过程中抑制亚硝酸盐及菌醭生成的渍菜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糖类物质是指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半乳糖中的一种 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盐渍过程中抑制亚硝酸盐及菌醭生成的渍 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防漏处理,是在池子表面用水泥抹平,镶 嵌耐酸碱的白色瓷砖,最后用水盛满观察是否漏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盐渍过程中抑制亚硝酸盐及菌醭生成的渍菜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菌泥,是将干酪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经35℃高 密度培养36-48h后按照1:1的比例混合,再以4000转/分的转速、0~5℃冷冻离心 15分钟获得;所述冷冻干燥是将菌泥、脱脂乳、麦芽糊精、三聚磷酸盐搅拌后 于-55--60℃冷冻干燥48-72h,采用EVOH薄膜袋真空包装,避光至0~5℃温度贮 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盐渍过程中抑制亚硝酸盐及菌醭生成的渍菜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日晒,是将收割的菜就地摊平,自然日照凉晒 2-4小时,期间防止淋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盐渍过程中抑制亚硝酸盐及菌醭生成的渍菜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盐渍时,将整理好的菜从四边向中心螺旋竖直 排列,底部的第一层菜叶子朝下,根部向上,第二层开始根部朝下,叶子朝上, 排列做到厚薄均匀;盐渍时,每撒一次盐,按照排菜的方向从四边转向中心踏 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006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蜂胶参银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马铃薯深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