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珠形红茶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42096.8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0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张贝贝;甘济尚;杨晓;刘晓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湄潭盛兴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A23F3/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564199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珠形红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绿茶即不发酵茶。绿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
红茶是发酵茶,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工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珠形茶是近年来贵州生产的一种大宗茶名优化的新型茶类,该茶的茶叶香气高、滋味醇厚、耐泡等优点。申请号为201410849306.4的国内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珠形茶的加工工艺,其工艺流程为:采摘-摊晾-杀青-回潮-揉捻-脱水–揉捻-压形-提香,该工艺是属于绿茶的加工工艺,茶叶经过杀青后变软,揉捻起来容易,并且方便后面的做形,但是由于红茶不杀青,只需要发酵,所以茶叶更脆,揉捻和做形的难度更高,并且绿茶有清热解暑、解毒止渴的作用,适宜夏季喝,而红茶由于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生热暖胃之功,适于冬季喝,现在由于加工珠形红茶时做形困难,因此还没有用红茶的工艺来制作珠形茶,因此亟需一种珠形红茶来弥补市场上这类茶叶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珠形红茶加工工艺,以解决由于茶叶不杀青会较脆,茶叶揉捻和做形困难,使得市面上还没有珠形红茶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一种珠形红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萎凋:将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三叶的茶叶摊放在萎凋槽中,厚度为15-20cm,每隔1.5-2h翻抖一次,萎凋时间为5-8h;
(2)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45-80min;
(3)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到解块,然后放入发酵框或发酵盘中,摊放均匀,厚度为8-12cm,再将发酵框或发酵盘放入发酵室中,发酵室温度为24-28℃,湿度≥95%,发酵时间为3-5h;
(4)脱水:将发酵后的茶叶放入脱水机中进行脱水,脱水后的茶叶含水量为40%-50%;
(5)回潮:将脱水后的茶叶均匀摊放,自然冷却至室温,摊放1.5-2h;
(6)做形:通过炒坯、第一次并锅和第二次并锅共三阶段来完成做形,具体操作为:
炒坯:将回潮后的茶叶投入预热至80℃的双锅曲毫机中,每锅投叶量为12-15Kg,启动双锅曲毫机,调至运行速度为110次/min,炒制时间为40-45min;炒制好的茶叶下锅后摊凉至室温,用手搓散团块,筛去碎末;
第一次并锅:将经过炒坯并筛去碎末的茶叶投入到预热至70℃的双锅曲毫机中,每锅投入量为6~7kg,将双锅曲毫机的运转速度调至90次/min,炒制时间为43-47min,然后将茶叶下锅摊凉至室温,筛去碎末;
第二次并锅:将经过第一次并锅并筛去碎末的茶叶投入到预热至60℃的双锅曲毫机中,每锅投叶量为11~12kg,将双锅曲毫机的运转速度调至60次/min,炒制时间为48-52min,然后将茶叶下锅摊凉至室温,筛去碎末;
(7)干燥:分为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具体操作为:
毛火:将做形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烘干温度为110-120℃,2min后取出摊凉至室温;
足火:将经过毛火干燥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烘干温度调为100-110℃,将茶叶烘至含水量为4%-6%,取出摊凉至室温;
(8)提香:将干燥后的茶叶放入提香机中,提香温度为110~135℃,提香时间为15-30min。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湄潭盛兴茶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湄潭盛兴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20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专门用于降转氨酶的凉茶的配方
- 下一篇:茶叶烘干传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