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实现InGaAs光吸收波长扩展的材料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47270.8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9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马英杰;张永刚;顾溢;陈星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31/0248 | 分类号: | H01L31/0248;H01L31/0304;H01L31/035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 |
地址: | 20005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实现 ingaas 光吸收 波长 扩展 材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实现InGaAs光吸收波长扩展的材料结构。
背景技术
InxGa1-xAs三元合金是最重要的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之一。它是由InAs和GaAs两种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合金而成,也具有直接带隙,因而具有高的光学吸收系数和内量子效率。其中以与InP衬底晶格匹配的In0.53Ga0.47As材料制备工艺最为成熟,应用也最为广泛。通过优化分子束外延(MBE)、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等生长工艺,可以在InP(001)衬底上生长出与衬底晶格近乎完美匹配的In0.53Ga0.47As材料。其缺陷面密度可低至104/cm2,结晶质量高,发光质量好。本征跃迁光吸收长波限约为1.7μm,吸收系数>104cm-1。在光电转换方面得到了重要应用。基于InP衬底的In0.53Ga0.47As探测器对于1550nm光波长的室温探测率高达1012cm·Hz1/2/W,且具有良好的空间抗辐照特性,因而在高速光纤通讯、近红外光谱学测量、航天遥感成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In0.53Ga0.47As探测器的光响应长波限也仅能达到1.7μm,无法对包含有丰富信息的1.7-3μm近红外波段产生光吸收。该波段包含了自然界中许多物质的特征吸收谱线,如冰云、矿产、陆地、云层的特征吸收峰在2.10-2.35μm波段,而CO、N2O、CH4等气体的特征吸收峰在2.3-2.4μm波段。同时该波段还包含有高透过率大气窗口,如1.4-1.9μm,2.0~2.5μm。因而该波段的光探测在航空航天对地扫描成像,探测植物含水量及云、雪或地质制图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需求。通过提升In组分,可以在InP衬底上制备出与衬底晶格失配的异变或者赝配InxGa1-xAs(0.53<x≤1)材料,实现对1.7-2.6μm波段的光吸收和响应。然而晶格失配导致材料的结晶缺陷密度大大增加,器件性能大幅降低。该波段的其它探测材料主要有窄禁带的InAs、InSb、PbSe等,均是利用本征带间跃迁产生光吸收。在应用于光探测时也都分别存在应用限制,如InAs、InSb在该波段的光探测率低,PbSe响应速度慢,InAs暗电流大需制冷工作等。
因此有必要开发针对该波段的新型光吸收材料,使其在具有高光吸收系数和量子效率的同时,具有高的材料结晶质量,进而获得更长的载流子寿命和输运特性,提高该波段的光探测性能。量子结构的量子限制效应、电子态耦合效应、声子瓶颈效应等新物理特性为开发新的光吸收材料和光吸收机制,调控材料光学性能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十分具有吸引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实现InGaAs光吸收波长扩展的材料结构,该材料结构可以在保证较高材料质量的情况下,根据需要方便地将InGaAs光吸收长波截止波长延伸到1.7-3.0μm之间,特别适合于扩展InGaAs探测器的光响应波长,同时具有其它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实现InGaAs光吸收波长扩展的材料结构,是在InP衬底上采用周期性InxGa1-xAs多量子阱耦合超晶格结构,每个超晶格周期包含有一个量子阱层和一个势垒层,采用厚度为a的InxGa1-xAs、0.53<x≤1作为量子阱层,厚度为b的InyGa1-yAs、0≤y<0.53作为势垒层。
所述多量子阱超晶格层间具有电子和空穴的量子态耦合,产生扩展于整个结构的新的载流子微带,通过电子和空穴的微带间跃迁产生光吸收。
所述量子阱层的厚度a为1-10nm。
所述势垒层的厚度b为1-10nm。
材料的光吸收长波截止波长可根据应用需求通过改变量子阱和势垒的In组分、改变阱层和垒层的层厚、或改变势阱和势垒的结构来进行调控:所述材料在室温下的光吸收长波截止波长可调范围为1.7-3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72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