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浸料用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预浸料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51638.8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3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张颖;唐富兰;黎宪宽;周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G59/50;C08G59/68;B32B27/04;B32B27/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浸料 环氧树脂组合物 制备 双氰胺类固化剂 咪唑类固化剂 促进剂 脲类 固体环氧树脂 液体环氧树脂 制备方法工艺 力学性能 时间窗口 粘度保持 凝胶化 增韧剂 重量比 表现 | ||
1.一种预浸料用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含有固体环氧树脂和增韧剂,所述B组含有液体环氧树脂、双氰胺类固化剂、咪唑类固化剂和脲类促进剂;所述双氰胺类固化剂、咪唑类固化剂和脲类促进剂的重量比为1:3:1.5—1:6:1.5;所述咪唑类固化剂为核壳包覆结构的咪唑类固化剂,核为咪唑类,壳为热塑性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脲类促进剂是双氰胺类固化剂重量的1.5倍;以双氰胺类固化剂、咪唑类固化剂和脲类促进剂的总重量100重量份为基准,所述咪唑类固化剂的量为45-7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双氰胺类固化剂、咪唑类固化剂和脲类促进剂的总重量100重量份为基准,所述咪唑类固化剂的量为66.67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组合物在110℃下的凝胶化时间为12-20min,在95℃下保持最低粘度9000cp在25-40min不固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包覆结构的壳选自聚酰亚胺树脂、聚醚酰亚胺树脂、聚苯并咪唑树脂、ABS树脂、AS树脂、聚砜树脂、聚亚芳基硫醚树脂、氯乙烯树脂、氯化氯乙烯树脂中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包覆结构的壳选自聚砜树脂,所述聚砜树脂为双酚A型聚砜、聚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包覆结构的核选自2-甲基咪唑、2-乙基咪唑、2-十一烷基咪唑、2-十七烷基咪唑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咪唑类固化剂的粒径为500-2000nm,所述咪唑类固化剂还具有微孔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氰胺类固化剂的粒径为20-5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脲类促进剂选自N-对氯代苯基N’,N’-二甲基脲、3-苯基-1,1-二甲基脲以及3-对硝基苯基-1,1-二甲基脲中的一种或几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中还含有锐钛矿型二氧化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环氧树脂组合物的100重量份为基准,所述A组分中固体环氧树脂的量为30-40份,增韧剂的量为20-30份,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的量为0.5-5份;所述B组分中液体环氧树脂的量为25-30份,双氰胺类固化剂、咪唑类固化剂和脲类促进剂的总量为10-15份。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预浸料用环氧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固体环氧树脂和增韧剂混合制得A组分,将液体环氧树脂、双氰胺类固化剂、咪唑类固化剂和脲类促进剂混合制得B组分,再将B组分与A组分混合制得环氧树脂组合物。
14.一种预浸料,所述预浸料包括增强材料,以及层叠于所述增强材料上的树脂材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材料层由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预浸料,其特征在于,每层增强材料上层叠的树脂材料层的厚度为0.01-1.0mm。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预浸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材料的厚度为0.3-0.7mm。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预浸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材料层还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和玄武岩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163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