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速越快振动越大的减速带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53018.8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8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祝海林;邹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9/529 | 分类号: | E01F9/5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速 振动 减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上用的减速带,特别涉及一种车速越快振动越大的道路减速带,属减速带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减速带作为减缓车辆行驶速度、降低事故发生率和事故严重程度的重要设施,在国内外道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现用减速带的横截面两侧基本上是平面或圆弧面,每当人们驾、乘车经过减速带时,不管车速快慢,都要被重重地颠簸一下,对车辆的冲击振动很大,小型汽车受到的颠簸更是厉害,严重影响了乘坐的舒适性,也影响行车安全。跳动的车辆对地面的冲击,引起路边建筑物的振动、造成噪音污染。如果车上装载的是易碎物品,车辆的颠簸振动,会造成物品破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速越快振动越大、车速越慢振动越小的道路减速带,警示快速车辆提前降低车速,而确保慢速车辆能够平顺通过该减速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速越快振动越大的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横截面的上下两端为水平直线、两侧为左、右两条对称的曲线,曲线分为第一抛物线段与第二抛物线段,且第一抛物线段与下端水平直线相切,第二抛物线段与上端水平直线相切,第一抛物线段与第二抛物线段相切。
第一抛物线段的参数方程为:
其中,r为汽车的车轮半径,b是减速带横截面两侧曲线的形状参数,m为第二抛物线段在水平面的投影长度。
第二抛物线段的参数方程为:
其中,L1为第一抛物线段与第二抛物线段在水平面的投影长度之和,H是减速带的高度。
所述形状参数b、所述第二抛物线段在水平面的投影长度m按如下关系式取值:
式中,H是所述减速带的高度,L1为所述第一抛物线段与所述第二抛物线段在水平面的投影长度之和。
与现阶段广泛使用的减速带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车速越快,车辆受到的颠簸振动和伤害越大,行驶安全性越低,从而迫使司机提前减速。车速越慢,产生的冲击振动与噪声越小,乘坐舒适性越高,车辆运行越平稳,体现出对不同车速的赏罚分明,改变了目前减速带不管车速快慢,车辆都遭遇很大冲击振动的局面,限速效果与不受颠簸振动的目的可以同时实现。
(2)消除了车辆越过现有减速带时的跳车冲击对车辆避震系统、减速带的损伤与破坏,从而可以延长车辆及减速带的使用寿命,也有效地降低了减速带引发的噪声。
(3)所提供的减速带横断面轮廓曲线光滑连续,方程求解过程简单通用,可操作性好,易于掌握。减速带是传统减速带基础上的改进,不会增加减速带的使用成本,便于批量生产与工程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车速越快振动越大的减速带,其横截面的上下两端为水平直线、两侧为左、右两条对称的曲线,曲线由第一抛物线段1与第二抛物线段2组成;第一抛物线段1与下端水平直线相切,第二抛物线段2与上端水平直线相切,第一抛物线段1与第二抛物线段2相切。
第一抛物线段1的参数方程为:
其中,r为越过减速带的汽车的车轮半径,b是减速带横截面两侧曲线的形状参数, m为第二抛物线段(2)在水平面的投影长度。形状参数b、投影长度m按照如下关系式给出的范围选取:
式中,L1为第一抛物线段1与第二抛物线段2在水平面的投影长度之和,H是减速带的高度。减速带的横截面尺寸L1、H,可以按照目前道路减速带的规格或标准来确定。
第二抛物线段2的参数方程为:
由第一抛物线段1及第二抛物线段2的参数方程,根据对称性原理,即可得到车速越快振动越大的减速带横截面两侧的左、右两条对称的曲线,并满足第一抛物线段 1与第二抛物线段2在衔接点处相切且光滑过渡,第一抛物线段1、第二抛物线段2 分别与横截面下端、上端的水平直线相切。
本发明所述减速带是对现有减速带横截面形状的改进,制造本发明的减速带时可以沿用现有减速带的材料如橡胶、高分子材料或其他具有较高机械强度和冲击韧性的材料。
本发明的特点是对不同速度的车辆产生的振动冲击不同,体现了对不同车速的赏罚分明:车速越快,车辆受到的颠簸振动越大;车速越慢,产生的冲击振动与噪声越小,乘坐舒适性越高,从而达到迫使司机降速行驶,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30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撞安全栏杆
- 下一篇:一种铁路非金属吸声板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