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BS树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53440.3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3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国;张会轩;王刚;陈明;张春英;王笑海;郑翔;邹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25/12;C08K5/20;C08K5/524;C08K5/09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高龙鑫;梁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三层结构 共聚物 拉伸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 双螺杆挤出机 丁二烯橡胶 挤出造粒 加工助剂 乳液法制 苯乙烯 丙烯腈 中间层 高抗 壳层 保证 | ||
1.一种ABS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1)通过乳液法制备具有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为核,丁二烯橡胶为中间层,苯乙烯-co-丙烯腈为壳层的三层结构的ABS接枝共聚物;
(2)通过本体法制备具有salami结构的ABS共聚物;
(3)将上述步骤(1)制备的三层结构的ABS接枝共聚物以及步骤(2)制备的具有salami结构的ABS共聚物,与SAN树脂和加工助剂混合均匀,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得到ABS树脂,
其中,步骤(1)中,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通过如下工艺制备:反应釜中,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乳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引发剂、交联剂和十二烷基硫醇,搅拌速度为100r/min~400r/min,在氮气保护下于60℃~85℃反应4h~12h,得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
其中,所述去离子水的用量为100~400重量份,所述乳化剂的用量为2~10重量份,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用量为80~120重量份,所述引发剂的用量为0.1~1重量份,所述交联剂的用量为0.1~10重量份,所述十二烷基硫醇的用量为0.05~1重量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BS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中间层丁二烯橡胶的引入是通过在按如下工艺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丁二烯复合粒子时来实现的:反应釜中,室温下依次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去离子水、乳化剂、丁二烯、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醇,然后升温至60℃~85℃,反应时间为10h~30h,得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丁二烯复合粒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ABS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的用量为10~60重量份,所述去离子水的用量为100~300重量份,所述乳化剂的用量为2~10重量份,所述丁二烯的用量为40~90重量份,所述引发剂的用量为0.1~1重量份,所述十二烷基硫醇的用量为0.1~0.5重量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BS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壳层苯乙烯-co-丙烯腈的引入是通过如下工艺来实现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丁二烯复合粒子、去离子水、乳化剂和活化剂,再将含有有机过氧化氢、苯乙烯、丙烯腈和十二烷基硫醇的混合液以连续进料的方式恒速加入反应釜,反应时间为2h~4h,加入抗氧化剂,凝聚,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三层结构的ABS接枝共聚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ABS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剂由乙二胺四乙酸钠盐、硫酸亚铁以及甲醛合次硫酸氢钠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ABS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丁二烯复合粒子的用量为40~80重量份,所述去离子水的用量为100~300重量份,所述乳化剂的用量为2~10重量份,所述苯乙烯的用量为15~45重量份,所述丙烯腈的用量为15~45重量份,所述十二烷基硫醇的用量为0.05~1重量份,所述有机过氧化氢的用量为0.1~1.8重量份,所述抗氧剂的用量为1~2重量份;所述乙二胺四乙酸钠盐的用量为0.3~0.6重量份,所述硫酸亚铁的用量为0.005~0.008重量份,所述甲醛合次硫酸氢钠的用量为0.2~0.7重量份。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ABS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分别选自由油酸钾、硬酯酸钾、歧化松香酸钾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所组成的群组中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ABS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分别采用过硫酸钾或有机过氧化氢-活化剂复合引发体系。
9.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ABS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分别采用二乙烯基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或甲基丙烯酸烯丙酯。
10.如权利要求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ABS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选自酚类、亚磷酸酯类或硫代酯类抗氧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344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