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蚕丝膨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55234.6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4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莘蔓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莘蔓 |
主分类号: | D06M13/46 | 分类号: | D06M13/46;D06M15/564;D06M15/53;D06M15/11;D06M15/263;D06M15/03;D06M13/256;D06M15/01;D06M101/12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朱萍球 |
地址: | 530023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蚕丝 膨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蚕丝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蚕丝精化后膨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方式加工蚕丝被的工艺简单,品种极为单一,以传统工艺加工的蚕丝被经使用后, 丝纤维易缠结、粘连,随之弹性和保暖性将会随之降低,需要经常翻拆、扯松,才能保持蚕 丝被原有的优良服饰性能。
为赋予蚕丝优良的膨松、柔软、高弹等性能,需对蚕丝进行精加工,使蚕丝纤维空隙膨 大,制成的蚕丝棉具有膨松、高弹性、纤维间不结板的特点。通过对蚕丝使用膨化剂进行膨 化处理,可增加蚕丝纤维膨松性、高弹性、柔软性,可有效防止丝纤维间不粘丝、缠结,提 高蚕丝被的实用性。目前蚕丝进行精加工后需要对蚕丝进行膨化处理,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 还不能满足工厂实际生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蚕丝膨化的方法,以解决目前蚕丝进行精加工后对 蚕丝进行膨化处理,其效果不是很好,不能满足工厂实际生产的需求等问题。使用本发明的 方法膨化蚕丝后,蚕丝具有较强的柔顺度和色强度;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蚕丝膨化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第一次漂洗:将精练后的蚕丝放在35-65℃的去离子水中第一次漂洗,第一次漂洗后 脱水,制得脱水后的蚕丝;
S2、渗透:将步骤S1中制得的脱水后蚕丝放入蚕丝膨化剂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 1:100-200的蚕丝膨化剂溶液中,在真空度为0.91-0.95Mpa,温度为20-25℃下低温真空渗透 处理脱水的蚕丝5-15min,重复步骤S2的低温真空渗透处理2-3次后,蚕丝放置8-16h;
S3、第二次漂洗:将步骤S2中完成低温真空渗透处理后的蚕丝浸入所述蚕丝膨化剂溶液 中并调节pH值至6-8.5,煮沸5-10min,再用去离子水第二次漂洗;
S4、平衡和烘干:将步骤S3漂洗后的蚕丝的pH值调节至中性,蚕丝在68-72℃下烘干 至含水率为8%-10%,制得蚕丝成品。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的蚕丝膨化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解舒剂525-1050 份、柔顺剂48.3-84.8份,所述解舒剂包括以下原料:Na2SiO325-35份、去离子水500-1015 份;所述柔顺剂包括以下原料:酯基季铵盐6-10份、硅烷改性聚氨酯0.3-0.5份、聚醚改性 硅烷0.2-0.4份、木质素磺酸钠0.1-0.4份、烷基苯磺酸钠0.1-0.3份、淀粉接枝丙烯酸钠0.2-0.4 份、聚丙烯酸钠0.2-0.3份、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0.2-0.4份、木质素磺酸钙0.2-0.3份、香茅 醛0.2-0.5份、苹果酸0.3-0.5份、卡拉胶0.1-0.3份、槐豆胶0.1-0.2份、三唑酮0.1-0.3份、 去离子水40-70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蚕丝膨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将酯基季铵盐加入40-70份去离子水中,升温下搅拌溶解酯基季铵盐,得混合液A;
S22:向步骤S21制得的混合液A中分别加入淀粉接枝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钠、N-月桂 酰基谷氨酸钠、木质素磺酸钙、卡拉胶、槐豆胶、木质素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钠、三唑酮, 升温至65-70℃后,在微波辐射下,加热反应得混合液B;
S23:将步骤S22制得的混合液B冷却后加入香茅醛、硅烷改性聚氨酯、聚醚改性硅烷, 搅拌混合均匀得混合液C;
S24:向步骤S23制得的混合液C中加入苹果酸,调节pH值,制得蚕丝膨化剂;
S25:将Na2SiO3加入500-1015份去离子水中,升温下搅拌溶解Na2SiO3,制得蚕丝解舒 剂;
S26:将步骤S24制得的蚕丝柔顺剂和步骤S25制得的蚕丝解舒剂混合,即制得新型蚕 丝膨化剂。
优选地,步骤S21中所述升温达到的温度为50-60℃。
优选地,步骤S22中所述加热反应的时间为15-20min。
优选地,步骤S23中冷却所达到的温度为30-45℃。
优选地,步骤S24中调节pH值至5.6-5.8。
优选地,步骤S25中所述升温达到的温度为70-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莘蔓,未经张莘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52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极铅膏配方
- 下一篇:一种咪唑类离子液体对苎麻织物的抗刺痒感整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