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少车辆偏置碰撞前围侵入量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58911.X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6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董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06 | 分类号: | B60K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黄梅 |
地址: | 1001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少 车辆 偏置 碰撞 侵入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减少车辆偏置碰撞前围侵入量的装置,包括:
至少一第一传递梁,连接于动力总成与左侧纵梁之间;
至少一第二传递梁,连接于动力总成与右侧纵梁之间;
一防接触结构,所述防接触结构为设置在前围板的前端中部位置上的一凹槽;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后悬置支架,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动力总成相铰接,所述第二端与副车架相铰接;
其中,所述第一传递梁具有一失效力,以使车辆在碰撞早期第一传递梁发生断裂失效,所述凹槽向着驾驶舱所在的方向具有一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车辆偏置碰撞前围侵入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支架包括:
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端;
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端;
第一中间架体,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以及
第二中间架体,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且平行于所述第一中间架体;
其中,所述第一中间架体与第二中间架体之间具有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少车辆偏置碰撞前围侵入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具有第一贯穿孔,一第一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将动力总成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少车辆偏置碰撞前围侵入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穿孔内设置有轴向垂直于整车坐标系的XY平面的第一橡胶衬套,所述第一固定件通过所述第一橡胶衬套与所述第一贯穿孔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少车辆偏置碰撞前围侵入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具有第二贯穿孔,一第二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将副车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少车辆偏置碰撞前围侵入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贯穿孔内设置有轴向垂直于整车坐标系的XY平面的第二橡胶衬套,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所述第二橡胶衬套与所述第二贯穿孔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少车辆偏置碰撞前围侵入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形状为梯形,且所述凹槽所对应的上底边远离动力总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少车辆偏置碰撞前围侵入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不小于245mm,且所述凹槽的靠近车辆的变速器的一端角与车辆的变速器之间的横向距离为60~80mm。
9.一种减少车辆偏置碰撞前围侵入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通过设置所述失效力,以使第一传递梁于车辆偏置碰撞早期发生断裂失效以断开动力总成与左侧纵梁之间的连接,以便于动力总成与左侧纵梁之间断开连接后,动力总成绕一Z轴产生逆时针的旋转运动,变速器后部结构移动至所述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失效力大于车辆正常使用时在各种极限工况下的最大受力,小于64km/h偏置碰撞过程中在50ms时刻的最大受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891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儿童座椅
- 下一篇:具有制动和传扭功能的轮边以及具有其轮边的驱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