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湿地基质集成化装填和铺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63439.9 | 申请日: | 2015-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0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东;马翠;韩雨;王晓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质单元 人工湿地基质 装填 集成化 水流方向 锲形结构 铺设 滑轮 串并联组合 人工湿地 上小下大 依次设置 进水端 下表面 并联 两组 串联 挤压 平行 移动 | ||
一种人工湿地基质集成化装填和铺设方法,所述人工湿地由若干个模块通过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组合的方式组成,模块一位于进水端,每个模块包括立方体的框架,框架中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基质单元一、基质单元二和基质单元三,基质单元一和基质单元三的结构相同,均为上小下大的锲形结构,基质单元二为上大下小的锲形结构,卡在基质单元一和基质单元三之间,在各个模块内部的下表面上平行于水流方向一侧设置两组滑轮,基质单元一和基质单元三分别设置在一组滑轮上,使基质单元一与基质单元三在分别受到向左、向右的挤压时,向左、向右移动,本发明提供了人工湿地基质的集成化装填和铺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工湿地基质集成化装填和铺设方法,尤其适用于短期、应急污水处理和人口密度较低的农村中、小城镇污水处理。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该技术由于具有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等优点,特别适合资金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在我国农村环境集中治理这一大背景下,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使用。然而,在实地运行过程中,人们发现该技术虽然具有维护管理方便的优点,但也具备明显的不可调控的缺点。除了系统的进水负荷外,管理人员能够调控的内容并不多。可调控性能差是目前大多数人工湿地运行失败,如出现基质堵塞的重要原因。据美国环保局对100多个运行中人工湿地的调查,有将近一半的湿地系统在投入使用后的5年内出现了堵塞问题,其水力传导系数降低,除污效果变差,运行寿命缩短,人工湿地的堵塞问题越来越成为其应用的障碍,人工湿地受堵塞后,国外通行的做法是让床体经过几个星期的停床休整来恢复部分渗透性,而轮休期的长短则取决于天气条件,但这类措施需要建造多个平行湿地,会大幅度增加湿地系统的投资费用。为提高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灵活性和可调控性,对人工湿地进行模块化改造将是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发明针对模块化人工湿地提出了一种针对松散湿地基质的集成化装填和铺设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基质现场装填过程繁琐,更换困难等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湿地基质集成化装填和铺设方法,对传统人工湿地更换堵塞基质时工程量大、更换困难、更换时人工湿地需要停床等的缺陷具有显著改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人工湿地基质集成化装填和铺设方法,所述人工湿地由若干个模块通过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组合的方式组成,模块一1位于进水端,每个模块包括立方体的框架12,框架12中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基质单元一3、基质单元二4和基质单元三5,基质单元一3和基质单元三5的结构相同,均为上小下大的锲形结构,基质单元二4为上大下小的锲形结构,卡在基质单元一3和基质单元三5之间,在各个模块内部的下表面上平行于水流方向一侧设置两组滑轮10,基质单元一3和基质单元三5分别设置在一组滑轮10上,使基质单元一3与基质单元三5在分别受到向左、向右的挤压时,向左、向右移动。
所述滑轮10的最顶点低于模块进水端底部。
所述基质单元一3、基质单元二4和基质单元三5自上而下均依次为填料块一6、填料块二7、填料块三8和填料块四9,每个基质单元最上方均设置有拉环一11,填料块一6、填料块二7、填料块三8和填料块四9中的填料粒径依次减小,各填料块上有独立的拉环二16,直接提拉基质单元的拉环将基质单元整体取出,或逐步提拉填料块的拉环,取出填料块。
更换基质单元时,先更换基质单元二4或者基质单元二4中的填料块。
更换基质单元时,将基质单元一3与基质单元三5先分别放在滑轮10上,再将基质单元二4插入基质单元一3与基质单元三5之间,在重力作用下,基质单元二4向下移动,并分别施加给基质单元一3与基质单元三5向左与向右的作用力,基质单元一3与基质单元三5在滑轮10的作用下,分别向左、向右微移,直至锲形基质单元二4完全插入基质单元一3与基质单元三5之间的空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634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厌氧反应器气液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