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铁矿转型精制除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66511.3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3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文;刘学辉;王明玉;刘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06 | 分类号: | C22B3/06;C22B3/0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铁矿 转型 精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铁矿转型精制除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钛铁矿分砂矿和岩矿。砂矿是钛铁矿的原生矿经风化、蚀变后,在河滩、海滨形成的次 生矿,这类钛铁矿的杂质含量少,品位高,但其储量相对较小,而钛铁矿的岩矿则主要是从 钒钛磁铁矿磁选尾矿中富集得到的钛铁精矿,产量大,但其品位相对较低,其中钙、镁、铝、 硅等杂质含量高,难以用来制备用于生产TiCl4的富钛料。因此,人们对钛铁矿精制除杂进行 了大量的研究,其中能用于工业生产的方法主要有:还原锈蚀法、酸浸法、电炉熔炼钛渣升 级法。还原锈蚀法是先将钛铁矿在1000-1200℃的高温下还原,然后用盐酸或氯化铵溶液浸 出其中的CaO、MgO等杂质,锈蚀过程形成大量的赤泥和废水。酸浸法主要用盐酸加压浸出 钛铁矿制备人造金红石,酸浸法适合处理各种类型的矿物,但同样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 废水和废渣。电炉熔炼钛渣升级法就是在电炉熔炼钛渣法的基础上,结合酸浸法进一步除去 MgO、CaO等杂质,提高钛渣品位。这些除杂方法的本质都是通过酸浸除去MgO、CaO等碱 性杂质,而对钛铁矿中SiO2的脱除却无能为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的一种钛铁矿转型精制除杂的方法。
本发明一种钛铁矿转型精制除杂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氧化转型
以碱金属的盐及其碱或以碱金属的碱作钛铁矿氧化转型的介质,在氧化剂的作用下,于 160~600℃,使其中的铁由Fe(II)转化成Fe(III)后,澄清得上清液和底泥,上清液返回钛铁矿 氧化转型工序继续使用,底泥用于钛铁矿精制除杂;
以碱金属的盐及其碱作氧化转型介质时,定义为介质M;
以碱金属的碱作氧化转型介质时,定义为介质N;
第二步:水浸除杂
第一步所得底泥按体积比1:1-6直接加入水中或冷却后加入水中,25~125℃搅拌浸出 0.5-3.5h,过滤,得水浸液和转型钛铁矿;
第三步:酸浸除杂
第二步所得转型钛铁矿按固液比1:1-10g/ml先加水搅拌,再加酸调pH至2-5,0-100℃ 搅拌0.5-4.5h,浸出其中的钙、镁等杂质,过滤,得精制钛铁矿和酸浸液,所得精制钛铁矿用 于生产富钛料,所得酸浸液用于综合回收有价元素。
本发明一种钛铁矿转型精制除杂的方法,第一步中,
以介质M进行氧化转型的过程为:
将粒度≤80目的钛铁矿与介质M按质量比1:0.5-10混合,加水或加热使介质M变成溶 液或熔体,常压160~600℃反应0.5-6h,使钛铁矿中的铁由Fe(II)转化成Fe(III);
所述介质M中,碱金属盐至少包括作为氧化剂的碱金属的硝酸盐或/和亚硝酸盐;
以介质N进行氧化转型的过程为:
将粒度≤80目的钛铁矿粉与介质N按质量比1:1-10混合,加水或加热使介质N变成溶 液或熔体,通入氧气或空气,160-600℃常压或加压氧化0.5-5h,使钛铁矿中的铁由Fe(II)转 化成Fe(III)。
本发明一种钛铁矿转型精制除杂的方法,第一步中,
介质M中的盐是由碱金属的硝酸盐或/和亚硝酸盐与选自碱金属的氯化物、氟化物、碳 酸盐、硫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构成的混合物;
且介质M中,碱金属的氯化物、氟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的质量之和占介质M质量的 0-10%;
介质M中的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质量比为1:0-10,硝酸盐加亚硝酸盐与碱金属的碱的质 量比为1:0.1-10;
介质N中的碱由氢氧化钠或/和氢氧化钾组成;
介质M或介质N的溶液的沸点≥160℃;介质M或介质N的熔体的熔点为130-450℃。
本发明一种钛铁矿转型精制除杂的方法,所述硝酸盐优选硝酸钠或硝酸钾,亚硝酸盐优 选亚硝酸钠或亚硝酸钾。
本发明一种钛铁矿转型精制除杂的方法,第二步得到的水浸液,按以下方法回收其中的 盐或碱:
往介质M转型-水浸得到的水浸液中先通入氧气或空气常压或加压氧化,使其中的亚硝 酸盐转化成硝酸盐后,再加入含钙化合物净化除杂,然后蒸发浓缩回收其中的盐和碱,所得 盐和碱返回第一步循环使用;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665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