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点控制防爆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76204.3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5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其朋;胥乐乐;谭雅仙;宋德玉;陈伟强;隆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20 | 分类号: | F01P3/20;F01P7/16;F01P7/04;F01N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点 控制 防爆 发动机 冷却系统 方法 | ||
1.多点控制防爆发动机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多点控制防爆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泵(4)、防爆电动机(5)、排气冷却系统(9)、发动机冷却系统(10)、冷却液散热器(11)、行车电脑(13);所述行车电脑(13)分别与流量控制阀Ⅰ(1)、流量控制阀Ⅱ(2)、防爆电动机(5)、防爆电动散热风扇(12)、温度监测Ⅰ(6)、温度监测Ⅱ(7)、温度监测Ⅲ(8)信号连接;
所述防爆电动机(5)的输出轴上设置冷却泵(4);
所述冷却液散热器(11)与冷却泵(4)通过管道相连通;
所述冷却泵(4)分别与排气冷却系统(9)、发动机冷却系统(10)通过管道相连通,其冷却泵(4)与排气冷却系统(9)、发动机冷却系统(10)的管道分别设置有流量控制阀Ⅰ(1)、流量控制阀Ⅱ(2);
所述排气冷却系统(9)、发动机冷却系统(10)分别与冷却液散热器(11)通过管道相连通;
所述排气冷却系统(9)、发动机冷却系统(10)内分别设置有温度监测Ⅰ(6)、温度监测Ⅱ(7);所述排气冷却系统(9)、发动机冷却系统(10)与冷却液散热器(11)之间的管道内设置有温度监测Ⅲ(8);
所述冷却液散热器(11)内设置有防爆电动散热风扇(12);
所述多点控制防爆发动机冷却方法为:
行车电脑(13)判断防爆发动机是否熄火;
如防爆发动机没有熄火,则判断T1、T2、T3是否在设定范围内;
温度监测Ⅰ(6)检测冷却后排气温度记为T1,温度监测Ⅱ(7)检测防爆发动机缸体温度记为T2,温度监测Ⅲ(8)检测由排气冷却系统(9)与发动机冷却系统(10)流出混合后冷却液的温度记为T3;
如T1、T2、T3在设定范围内则继续监测温度T1、T2、T3;
若T1、T2、T3不在设定范围内,则根据T1的值计算出流量控制阀Ⅰ(1)的开度改变值ΔK1=cT1、根据T2的值计算出流量控制阀Ⅱ(2)的开度改变值ΔK2=dT2、根据T1、T2的值计算防爆电动机(5)转速改变值ΔN1=aT1+bT2、根据T3的值计算防爆电动散热风扇(12)转速改变值ΔN2=eT3,然后设定防爆电动机(5)的转速为N1+ΔN1,流量控制阀Ⅰ(1)的开度为K1+ΔK1,流量控制阀Ⅱ(2)的开度为K2+ΔK2,防爆电动散热风扇(12)的转速为N2+ΔN2,然后行车电脑(13)继续检测T1、T2、T3;
防爆电动机(5)的转速为N2、流量控制阀Ⅰ(1)的开度为K1、流量控制阀Ⅱ(2)的开度为K2,防爆电动散热风扇(12)的转速设为N2;a、b、c、d、e为经计算后得出的相应系数;
当判断防爆发动机熄火后,流量控制阀Ⅰ(1)的开度、流量控制阀Ⅱ(2)的开度、防爆电动机(5)转速、防爆电动散热风扇(12)转速保持为防爆发动机熄火前的状态继续运行,直到T2、T3全部小于各自设定温度阈值Tio(i=2、3);
当T2、T3全部小于各自设定温度阈值Tio(i=2、3)后流量控制阀Ⅰ(1)的开度、流量控制阀Ⅱ(2)的开度、防爆电动机(5)转速、防爆电动散热风扇(12)转速设为零,行车电脑(13)停止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技学院;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620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