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粘结钢绞线预应力减小梁截面高度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81989.3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9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项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项剑锋 |
主分类号: | E04C3/26 | 分类号: | E04C3/26;E04C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结 钢绞线 预应力 减小 截面 高度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改造领域,具体是无粘结钢绞线预应力减小梁截面高度的技术, 分体外预应力减小梁截面高度技术和体内预应力减小梁截面高度技术。
背景技术
钢筋砼大梁是承受楼面板荷载的构件。当需要减小梁的截面高度时梁的正钢筋必须去 掉,只留下负钢筋。梁的承载能力必然不足,梁的刚度也将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下的加固 处理方法目前还是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减小梁截面高度的技术,而且梁的截面高度减小以后不会影 响上部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当所需要的钢绞线数量不多于6根,或多于6根但两端锚固可以处理时采用体外预应 力技术。采用三折线形的无粘结钢绞线,底边托住设在梁腹部的钢吊棍,在预应力张拉以 后产生反向弯矩平衡掉外荷载的弯矩,再将梁的下部截面去掉;
当需要的钢绞线数量较多,钢绞线端部锚固无法处理时采用体内预应力技术,在原大 梁两侧各设置一根无粘结钢绞线体内预应力大梁,高度与减小梁截面高度后的梁相同,通 过箍筋和拉接筋将三者连成整体。钢绞线呈抛物线形。在预应力张拉以后产生反向弯矩平 衡掉全部标准静荷载产生的弯矩,再把原大梁的下部截面去掉;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当采用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减小梁截面高度时,钢绞 线的两端用圆套筒三夹片或二夹片式单孔锚具锚固在端部的柱子上或与柱子垂直的钢筋 砼梁上,或锚在钢销棍上。钢绞线采用极限强度为1860N/mm2的uΦj15.2低松弛无粘结钢 绞线。跨中钢吊棍采用Φ50厚壁钢管,内灌细石砼。钢吊棍至减小截面后的梁底50mm, 当有数排钢绞线时,钢吊棍的上下距离不小于30mm,以使钢绞线能并排通过。钢吊棍的水 平距离应尽量使预应力产生的反向弯矩图形与梁的荷载弯矩图形相一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减小梁截面高度时,为了避 免减小梁截面高度以后产生过大的反拱,预应力只需平衡标准荷载。承载能力不足部分可 以由负钢筋承担,也可以考虑预应力产生的梁截面压应力消压时所需要的弯矩。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减小梁截面高度时,在去掉 梁的下部截面时,把原大梁的箍筋保留一部分,弯折后相互焊接,然后设置模板,用灌浆 料灌注;钢绞线外套白色阻燃PVC管,钢吊棍和端部锚具用C30细石砼包裹,使梁减小截 面高度以后的使用寿命与原结构同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粘结钢绞线体内预应力减小梁截面高度时,后设的 无粘结钢绞线体内预应力大梁要同时配置呈抛物线形的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和呈直线形 的非预应力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绞线只承担全部标准静荷载产生的弯矩,承载能力不足部 分由非预应力正钢筋和负钢筋,及原有大梁的负钢筋补足,这样可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反拱。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粘结钢绞线体内预应力减小梁截面高度时,新设的 无粘结钢绞线体内预应力大梁与原大梁之间通过箍筋和拉接筋连成整体。将原大梁下部截 面去掉以后,留下一部分箍筋,弯折后相互焊接,用1∶2水泥砂浆抹灰封闭。端部锚具在 张拉以后用C30细石砼包裹。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粘结钢绞线体内预应力减小梁截面高度时,新设的 无粘结钢绞线体内预应力大梁的宽度要根据钢绞线的布置确定。当梁的每侧钢绞线布置二 列时,每侧梁的宽度不小于150mm,当布置三列时不小于200mm,每增加一列最小宽度增 加不小于50mm,以满足端头锚具布置的要求,当梁的宽度较小砼不容易振实时,或为了缩 短工期,可以采用灌浆料灌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粘结钢绞线体内预应力减小梁截面高度时,为了满 足梁截面高度的要求,新设的无粘结钢绞线体内预应力大梁应顶住楼屋面板设置,在楼板 上设注浆孔,砼或灌浆料从注浆孔灌入。
目前我国尚无减小梁截面高度的改造技术,无粘结钢绞线预应力减小梁截面高度的技 术填补了这项空白。这项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减小梁截面高度的技术具有施工简单,不需要卸载,不 需要另设临时支撑,工期短,费用低,上部结构不受影响,使用寿命与原结构同步等优点; 适用于所需要的钢绞线数量不多于6根,或多于6根但端部锚固可以处理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项剑锋,未经项剑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19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