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89360.3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4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闵亚红;吴振军;贺海量;蔡炳煌;唐海;李仕林;袁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铭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6 | 分类号: | C08F283/06;C08F220/06;C08F4/40;C08F2/38;C04B24/26;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陈铭浩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高***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不饱和单体 不饱和羧酸 制备 反应周期 链转移剂 引发助剂 常温下 单分子 反应釜 还原剂 减水率 热源 共聚 长链 滴加 聚醚 生产工艺 保温 能耗 中和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是将含聚醚长链的单分子不饱和单体和引发助剂加入反应釜,然后快速滴加不饱和羧酸、还原剂、链转移剂,在常温下让不饱和单体和不饱和羧酸共聚,然后保温,之后中和至中性,即可得到所述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该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减水率高,而且其生产工艺简单,无需热源,反应周期短,能耗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外加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减水剂是一种重要的混凝土外加剂,是新型建筑支柱产业的重要产品。而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是继木质素磺酸盐为代表的普通减水剂和以萘系为代表的高效减水剂之后发展起来的第三代高性能减水剂,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应用前景最好、综合性能最优的环保型高效减水剂。2000年我国开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生产和应用,2007年高铁建设带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迅猛发展,2011年开始,全国各地搅拌站陆续接受聚羧酸系减水剂在中低标号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使得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然而,目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大都采用单体在引发剂等助剂的存在下聚合而成的。该方法存在如下缺陷:首先该方法反应温度过高,且存在温度反复升降过程,使得制备耗能高,且操作过于复杂,控制条件过多,导致整体控制精度低;其次由于反应过程中反应原料大多滴加时间较长,因此反应周期较长,能耗大,虽然也有一次性加料的,但是容易发生自聚,导致制备出来的减水剂效果减弱,性能不稳定。
通过专利检索,存在以下已知的现有技术方案:
专利1:
申请号:201510277968.3,申请日:2015.05.27,申请公布日:2015.09.09,该发明涉及一种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及水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聚羧酸减水剂是以甲基烯丙基聚乙二醇及丙烯酰胺为反应单体,以十二烷基磺酸钠为表面吸附活性剂,并加入链转移剂及引发剂,最后用碱液调节PH至6~7所制得的减水剂。本发明聚羧酸减水剂产率高,性能好,且加入的十二烷基磺酸钠可以促进混凝土表面颗粒吸附电荷的饱和速率,增大水泥在混凝土搅拌中的流动性能,减少搅拌时间,提高效率,更好的起到防粘连的效果。本发明聚羧酸减水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减水效率高、与水泥,混凝土相容性好,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超强性和耐久性。
专利2:
申请号:201110448681.4,申请日:2011.12.27,申请公布日:2013.07.03,该发明提供一种聚羧酸减水剂的制作方法,该减水剂是在氧化还原引发剂的作用下,将含有不饱和双键的聚氧乙烯醚大单体a与不饱和羧酸及其衍生物单体b、不饱和磺酸盐单体c在水溶液中共聚,最后用碱性溶液中和制得。本发明通过采用氧化还原体系,反应适宜温度在50~70℃范围内,整个反应一步完成。本发明工艺简单,制备过程无废料排放,制得的聚羧酸减水剂具有较高的减水率,应用于水泥掺量低,适应性好。
通过以上的检索发现,以上技术方案不能影响本发明的新颖性;并且以上专利文件的相互组合不能破坏本发明的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反应温度高,反应周期长,操作复杂,控制精度低等缺点,其消耗资源少,工艺简单,反应周期短,无需热源,可常温生产,能耗低,控制简单可靠。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铭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铭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93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