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89884.2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0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原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原肇;张烘 |
主分类号: | H04L12/14 | 分类号: | H04L12/14 |
代理公司: | 11219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一军;姜劲 |
地址: |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为数据 采集 数据处理 过滤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数据预处理规则 数据处理规则 用户流量数据 终端发送数据 网络运营商 采集数据 接收终端 流量数据 评估结果 全球用户 应用软件 评估 手机 操作系统 终端 厂商 返回 响应 交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用户流量数据的处理及评估,并进一步推动以用户为主体的自主流量分享和交易,从而提高全球用户流量数据的利用率。本发明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数据采集请求;接收终端返回的同意采集数据的响应后,采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其中,所述采集的方法包括:通过终端提交、通过网络运营商获取、通过应用软件厂商获取、通过手机的操作系统提供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获取;根据数据预处理规则对采集的行为数据进行过滤;根据数据处理规则对过滤后的行为数据进行评估以得到评估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大数据,是信息技术所推动的网络社会中最广泛的事物,在网络社会,数字财富即流量金融是重要的私人资产。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移动用户人数已达到12.93亿,我国网民平均有1/3左右的时间花在手机上,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手机数据。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用户经济行为数据、健康数据、生活数据、社交数据等。这些数据都带有显著的经济特征,应当归属于用户所有,而现状是这些数据被互联网公司采集后以各种形式变现为其公司谋取了大量利益。亦即,迄今为止,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都是建立在无偿占用或者说是无偿变现用户隐私的基础上。
主要表现例如:电信运营商以宽带资费或移动资费形式对用户收费;苹果公司借助苹果手机iPhone的庞大用户量,通过穿戴设备采集用户的健康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在资本市场变现;支付宝收集用户的经济行为,衍生大量的金融产品获得利益等。
目前已知的互联网公司在数据采集方面都有独断性,不管是手机厂商(如:苹果公司)采集用户健康数据,还是软件应用商(如:阿里巴巴)采集用户的经济行为数据,都没有让用户获得数据的支配权和收益权,这些数据有些被商业公司变现,有些数据被闲置。目前没有系统明确地将用户的数据流量作为用户个人财产对待或者实现用户流量数据资产化。
本发明中即根据现有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将用户数据流量财富化的体系,能够解决在严格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把本来由用户创造的流量财富还给用户的问题。在该体系中,对用户流量金融资产进行了定义―——由个体及其家庭基于网络社会生活行为所创造的、且具有显著经济和金融属性的流量数据统称为流量金融资产。在该体系中,将用户流量资产化分为基础流量、派生流量和衍生流量三个层次。
基础流量,即个人通过电信运营商所购买的流量,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对其中可剩余部分流量通过售出变现;
派生流量,即基于基础流量所派生的个人在移动终端消费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行为数据流量,这是个人用户流量资产的核心;
衍生流量,即对个人用户基础流量和派生流量进行的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所衍生组合出来的具有广泛商业价值的流量数据,这是个人用户流量资产中的重要部分。
本发明即针对上述提出的三个层次的流量数据,在严格保护用户隐私,完全尊重用户的前提下,将用户的流量数据进行处理评估,并进一步换算为其他类型的数据,例如:金额等。另外,本发明还可以实现用户对流量数据的分享和自由交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用户流量数据的处理及评估,并进一步推动以用户为主体的自主流量分享和交易,从而提高全球用户流量数据的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数据采集请求;接收终端返回的同意采集数据的响应后,采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其中,所述采集的方法包括:通过终端提交、通过网络运营商获取、通过应用软件厂商获取、通过手机的操作系统提供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获取;根据数据预处理规则对采集的行为数据进行过滤;根据数据处理规则对过滤后的行为数据进行评估以得到评估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原肇;张烘,未经原肇;张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98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