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油茶花颗粒冲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92977.0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9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吴雪辉;杨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105 | 分类号: | A23L33/105;A23L2/39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氧化 活性 油茶 颗粒 冲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茶花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油茶花 颗粒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花作为油茶树的生殖器官,集中了油茶中的营养物质,富含蛋白质、氨基酸、 还原糖、多糖、多酚、黄酮、花青素、维生素等多种活性成分,对人体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提 高免疫力、调节血脂、滋补、养颜等很好的保健作用。经实践验证,油茶花的抗氧化功能可与 国际公认的抗氧化植物迷迭香媲美,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作用,是一种良 好的天然抗氧化植物资源。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油茶栽培面积逐步扩大,为了解决生产需要,产、学、研 界对油茶的研究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并取得较快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对其副产物资 源——油茶花的开发利用明显滞后。除了具备观赏价值,其绝大部分自然凋零、腐烂,造成 严重资源浪费。因此,以油茶花为原料研制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颗粒冲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 实际意义。
本申请人长期致力于油茶资源及油茶花的再利用研究,在公开号为 CN201310673162.7的中国专利中提供了一种油茶花提取物及其在制备保健饮料方面的应 用,以新鲜油茶花或者干的油茶花作为原料,以水作为提取溶剂,提取得到油茶花提取物, 将其制备得到保健饮料,有效利用被忽视废弃的油茶花,填补了油茶花开发利用的空白。但 是该技术没有充分地将油茶花的活性成分提取出来,使得油茶花的活性成分的充分利用方 面有所不足,再者,该技术将油茶花提取物应用制备保健饮料,应用产品单一,保健饮料不 容易保存,携带也存在不方便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针对现有油茶花的再利用技术不足,尤其是对其 有效活性成分利用的不足,提供一种油茶花抗氧化活性原液。本发明针对性地优化了提取 工艺,将油茶花中的有效成分充分得提取出来,获得了含有丰富的多酚、黄酮、多糖和花青 素、抗氧化活性高、对DPPH·、OH·和O2-·的清除率都超过95%的油茶花抗氧化活性原液。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茶花颗粒冲剂,科学配以辅料,保障 了油茶花活性成分不受损失并能发挥了其抗氧化功效,而且还具有容易保存、携带方便、食 用方便的特点。
本发明要解决的还一技术问题是提供所述油茶花颗粒冲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茶花抗氧化活性原液,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S1.以新鲜油茶花为原料,经挑选除杂后干燥,粉碎,得油茶花粉;
S2.将步骤S1所得油茶花粉以乙醇-水作为提取溶剂,经真空辅助提取或超高压二 次辅助提取得到油茶花抗氧化活性原液;
其中,步骤S2所述真空耦合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条件为:油茶花粉的粒度为20~120 目,以体积分数为20%~90%的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溶剂,按照1g油茶花粉:10~50mL提取 溶剂的料液比例混合,在提取温度为30~90℃、真空度为0.1~0.9MPa条件下提取10~ 50min;
或者,步骤S2所述超高压二次辅助提取的条件为:油茶花粉的粒度为20~120目, 以体积分数为20%~90%的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溶剂,按照1g油茶花粉:10~50mL提取溶剂 的料液比的比例混合,在提取压力为100~700MPa、提取温度为20~80℃条件下间歇加压提 取2次,共提取2~10min。
在本发明提取方法条件下,不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油茶花的活性成分,而且所得 到活性原液较大程度地保留了油茶花香气,为后续制备油茶花颗粒冲剂的感官品质提供有 力保障。
优选地,步骤S1所述新鲜的油茶花为红花油茶花或普通白花油茶花。
优选地,步骤S1所述挑选除杂是挑选其中无病虫害、无破损的油茶花,并除去夹杂 的叶片、草屑等杂质;
优选地,步骤S1所述干燥是采用微波热风联合干燥、微波真空联合干燥、真空冷冻 联合干燥或低温真空联合干燥等干燥方式进行分阶段复合干燥,将油茶花干燥至水分含量 低于8%,这样的干燥方式和程度控制有利于保留油茶花原有的色泽和香气,也便于后续 加工。所述干燥的工艺条件参照现有常规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29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级茶果剥果分离机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产后及人流术后康复营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