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能同时解除两端约束连续箱梁的顶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02647.9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8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吴毅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8 | 代理人: | 汤云武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能 同时 解除 两端 约束 连续 工艺 | ||
1.一种不能同时解除两端约束连续箱梁的顶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解除连续箱梁一端约束,从连续箱梁解除约束一端到没有解除约束一端的下面设定多个顶升点;
步骤二:在每个顶升点处设置可单独顶升的顶升机构;
步骤三:计算并确定每个顶升点的顶升高度,连续箱梁没有解除约束一端下面的顶升点的顶升高度为H0,连续箱梁解除约束一端下面的顶升点的顶升高度为Hn,中间顶升点从连续箱梁没有解除约束一端到解除约束一端依次为H1、H2、H3至Hn-1,H0的值为0,Hn的值根据能更换半数以上支座确定,然后使H1、H2、H3至Hn-1、Hn成比例线性关系;
步骤四:启动顶升机构,连续箱梁没有解除约束一端下面的顶升点不顶升,最靠近连续箱梁没有解除约束一端的第一个顶升点顶升高度至H1,其它的顶升点的顶升高度也先顶升至H1,然后第一个顶升点的顶升机构停止动作,第二个顶升点顶升高度至H2,其它各顶升点的顶升高度也继续顶升至H2,接着第二个顶升点的顶升机构停止动作,再接着第三个顶升点顶升高度至H3,依此方式直到连续箱梁解除约束一端下面的顶升点顶升高度至Hn;
步骤五:更换或维护靠近连续箱梁解除约束一端的半数支座,然后所有顶升机构逐步复位,使连续箱梁复位;
步骤六:连续箱梁原先解除约束的一端重新被约束,原先没有解除约束一端解除约束,重复上面步骤,更换或维护另一半支座后使连续箱梁复位,完成整个顶升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能同时解除两端约束连续箱梁的顶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H1、H2、H3至Hn-1、Hn的值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确定,并确定施工误差△H1、△H2、△H3至△Hn-1、△H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能同时解除两端约束连续箱梁的顶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各个桥墩的承台处设置反力沉降检测装置以监测承台位置是否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能同时解除两端约束连续箱梁的顶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连续箱梁上面的桥面上设置多个高程观察点以监测连续箱梁的高度位移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能同时解除两端约束连续箱梁的顶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连续箱梁的底面设置多个标高观察点以监测连续箱梁的高度位移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能同时解除两端约束连续箱梁的顶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连续箱梁两侧设置水平位移检测装置以监测连续箱梁的水平位移情况和偏转情况。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不能同时解除两端约束连续箱梁的顶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钢支架,钢支架支撑在承台上,钢支架的顶端设置千斤顶,千斤顶一端顶在连续箱梁的底面、另一端支撑在钢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不能同时解除两端约束连续箱梁的顶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倒置式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264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叠置式多层防风阻沙综合结构体
- 下一篇:一种箱梁挂篮悬浇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