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起飞降落的活动翼大飞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02688.8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77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蓝天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26 | 分类号: | B64C1/26;B64C3/38;B64C25/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2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起飞 降落 活动 飞机 | ||
一种“柔性起飞降落的活动翼大飞机”,其特征是长方扁平且纵剖面为机翼剖面形状的机身在空中巡航飞行时能产生很大升力与机翼升力共同抬举飞机。在机场起降时机翼可相对机身前后移动的同时还能上下翻转,使机身能以2‑3度小迎角而机翼则同时以8‑15度大迎角在机场滑跑,使得飞机在较低的速度时也能产生足够大的升力飞离或降落地面。另外飞机起降时机身迎角小,加之采用了柔性的气动起落架,所以飞机降落触碰地面瞬间气动起落架汽缸内的空气可吸纳飞机部分动能后再进入机场滑跑,使乘客享受“软着陆”的舒适。再由于起飞降落时机翼迎角大,升力和阻力都很大,本飞机在机场滑跑距离将比现有飞机缩短20‑30%,因此冲出机场跑道的事故也相应减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起飞降落的活动翼大飞机”,(为了描述简便明了,本说明书简称其为“本发明飞机”)。这种飞机突破了传统大飞机的总体气动设计布局,其机翼不是固定安装在机身上,而是相对飞机机身机翼可以移动和翻转,从而使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实现机身迎角较小而机翼迎角却很大情况下,飞机就可以得到足够大的升力来满足飞机起降的要求。因为飞机起飞时机身迎角较小,所以乘客感到很舒适。加之采用柔性的气动起落架,飞机降落触地的瞬间和滑跑过程可以实现实际的“软着陆”,所以乘客更感到舒适。这样本发明飞机不但较大改善了乘客的起降时的舒适度,还减少了起降时对飞机整体结构的冲击和震动,从而可以延长民航飞机的使用年限,一举多得。本发明技术是属于航空工业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民航飞机机身都是圆柱形,即使目前最大和最先进空客A380客机,其机身还是圆柱形,只是要搭载500多乘客,客舱采用了二层客舱。但是就其飞机的总体气动设计而言基本没有什么大的突破。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其圆柱形机身在空中飞行时,机身不产生任何升力,只是装人载物的容器,全机重量全靠机翼产生的升力来抬举,因此效率低下。针对空客A380客机所存在的缺点,本发明人在2009年完成的发明“不要登机梯的水陆两用大飞机”(专利号:ZL200910060955.5),将传统民航飞机细长圆柱形机身做成扁平长方形状,再将机身纵剖面做成机翼剖面形状,这样机身在空中飞行时机身就可以产生升力,所以飞行效率可以提高30-40%。因机身宽一倍,所以起落架不在机翼根部,而安装在机身中部两侧,消除了现有飞机下方外鼓的主起落架舱;另外,将机身尾部的尖细段兼作水平尾翼,解决了平整机身底板后部擦地的问题。因为机身底板平整,且发动机安装在尖细机身后部上方,机翼也在机身上方,所以该飞机可以水陆两用更安全。此发明技术出现已经过去6年了,现在又发现该飞机虽然比现有传统民航飞机技术进步较大,但是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与现有民航飞机基本一样,飞机的机翼都是固定安装在机身上方或下方,即所谓固定翼飞机。因为机翼是固定安装机身上,当飞机在机场起飞加速滑跑时,因为起飞速度较小,机翼产生的离地升力不够,所以不得不采用加大机身和机翼的迎角起飞来增大离地的升力。通常起飞迎角达到10-12度之多,客舱倾斜很厉害,所以起飞时很多乘客感到不舒服。另外当飞机降落时为了防止着陆时冲击过大,机身和机翼迎角只能3度左右,虽然客舱倾斜不是很厉害,但迎角小升力也小又导致进场速度较大和滑跑距离远,造成主起落架刚刚触地那瞬间冲击力大和滑跑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气刹主起落架的轮胎,不仅轮胎磨损厉害,飞机客舱震动也较大,很多乘客感觉有一点“硬着陆”而很不舒服。不仅如此,在飞机降落时若驾驶员操控欠妥,导致进场速度较大或降落点选择偏后,这样飞机发生冲出机场跑道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蓝天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蓝天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26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