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显微镜的成像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19416.9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5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子骥;何璇;杨建忠;郑杰;郑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1/06 | 分类号: | G02B21/06;G02B21/14;G02B21/36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葛启函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显微镜 成像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显微镜的成像方法及系统,尤其是用于实现强吸收、弱吸收、未染色透明的医学或者生物样品的高分辨率成像。
背景技术
早期的显微镜成像方法主要是明场成像,但这种显微镜成像结果的对比度不高。改善显微镜成像对比度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分为标记法和无标记法两类。其中,较为常用的无标记法包括暗场成像、相衬成像等。明场成像能收集样品低频部分信息,主要适用于观察具有强吸收的样品;暗场成像是通过俘获大角度的散射光成像,能够获取样品的高频细节信息,故适用于弱吸收且轮廓清晰的样品;相衬法成像能提取样品的相位信息。而对于未经染色的透明样品来说,其透过光线具有均匀的强度分布,唯一改变的只有其相位信息。因此,相衬法对这类样品的观察非常适用。
明场成像、暗场成像以及相衬成像方法相互补充,能够提供较为完整的样品信息,所以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综合这三种成像模式。但对于传统的显微镜来说,每种成像模式的实现都基于不同的硬件结构,需要聚光镜光阑,偏振元件或是特殊的物镜。要实现三种成像模式操作复杂。所以,一种能同时实现明场、暗场、相衬成像的更为简单的方法的提出,必不可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前,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同时实现明场、暗场以及相衬三种模式的成像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显微镜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光源设备照射样品,使透过光线携带由样品分布不均引起的相位变化信息;所述光源设备用于产生可控的多种照明方式;
b.显微镜接收样品透过光线),成像处理后分别传输到目镜和照相设备;
c.照相设备采集显微镜所成图像,并将获得的采集图像其发送到处理设备;
d.处理设备根据照相设备采集的图像获取成像图片。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设备为发光二极管阵列。
上述方案中,发光二极管阵列可为4×4、8×8、16×16、32×32等阵列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包括明场区域和暗场区域,分别产生明场照明方式和暗场照明方式;则,
步骤a中,明场照明时,样品透过光线携带样品分布低频信息,称明场光线。暗场照明时,样品透过光线携带样品分布高频细节信息,称暗场光线;
步骤b中,显微镜接收样品透射的明场光线,得到明场观测结果,被照相设备采集,或者,显微镜接收样品透射的暗场光线,得到暗场观测结果,被照相设备采集;
步骤c中,照相设备采集显微镜所得明场观测结果获得明场采集图像,或者,照相设备采集显微镜所得暗场观测结果获得暗场采集图像;将获得的明场采集图像或暗场采集图像发送到处理设备;
步骤d中,处理设备根据明场采集图像获得明场成像图片,或者,处理设备根据暗场采集图像获得暗场成像图片。
上述方案中,发光二极管阵列明场区域和暗场区域的大小由显微镜物镜数值孔径(NA)决定;当只点亮明场区域内发光二极管时,样品透射光线为明场光线;当只点亮暗场区域内的发光二极管时,样品透射光线为暗场光线。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的明场区域还可划分为两个互补区域,分别为明场第一区域和明场第二区域;则,
步骤a中所述明场光线还包括第一明场光线和第二明场光线;
步骤b中所述明场观测结果还包括第一明场观测结果和第二明场观测结果;
步骤c中所述明场采集图像还包括第一明场采集图像和第二明场采集图像;
步骤d中处理设备获取最终明场成像图片的方法为:
假设第一明场采集图像为I1、第二明场采集图像为I2,则明场成像图片IBright的获得方法为:IBright=I1+I2。
上述方案中,第一明场区域和第二明场区域的划分方式可以为,将明场区域左侧设置为第一明场区域,右侧设置为第二明场区域;或者,将明场上部设置为第一明场区域,下部设置为第二明场区域。
上述方案中,第一明场区域和第二明场区域的划分方式除左右上下划分外,还可以呈角度的变化:以过明场中点且与水平方向逆时针夹角α°的直线为对称轴,将明场区域划分为沿该线对称的两个区域。
进一步的,步骤d中处理设备还可以获取样品不同方向上的相衬成像图片,具体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94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持式带灯眼科治疗用放大镜
- 下一篇:光学成像装置及其聚光器